昨天转发了一篇关于民国才女林徽因的文章,文中内容主要写林徽因与她身边几位优秀男士的情感纠葛,其中着重叙述了她与徐志摩的故事。有几位朋友私聊我说不喜欢徐志摩,觉得他对妻子很无情,挺渣的。我对徐志摩不太了解,所以没有发表评论,但是我对徐志摩这个人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今天特地到图书馆翻阅了一些相关书籍后,在此我发表一点自己的拙见。
用一句话“道是无情却有情。”来形容徐志摩再合适不过。
首先说说他怎么有情。第一是有才情,从古文诗书到时评、论文样样精通,从科学、社会学到政治学等等无所不知,论文笔和书法又是出类拔萃。第二是重友情,他爱朋友若性命,他死后有人说他是“人人的朋友”,对家人亲戚亦非常热情真诚。第三是爱国之情,出国留学时写的流传甚广的《徐志摩启行赴美文》以及日记中无不表现出爱国忧民的赤子之心。第四是多情,他曾记载自己被伦敦郊区的自然风光吸引,情不自禁跳下自行车,任由车子倒在路边,车轮空转,自己深深地跪在地上,亲吻着土地,为那一刻的美好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样一位有才情,有爱国忧民之情,会为落花秋叶落泪的多情诗人,怎么会被冠以“渣男”之名呢?
说到徐志摩的无情和渣,皆因一事——为了林徽因,与来国外投奔他的怀有身孕的发妻张幼仪离婚,并让她去打胎。
张幼仪嫁给他的时候是16岁,张家是苏州宝山的名门,他们的婚姻是张幼仪二哥,中央银行总裁张嘉璈撮合的,可以说是包办婚姻。尽管张幼仪端庄贤惠,但是他们之间没有爱情,他并不快乐。
直到遇见林徽因,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她,仿佛如梦初醒般,明白了谁才是他真正想要共度余生的人。他们不管从外貌到才华都是如此般配,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跟林徽因在一起时他们有太多的共同语言,谈文学、谈政治、谈理想。而跟张幼仪在一起时只有相对无言。
其实不管他在林徽因与张幼仪之间如何选择都是错的。若追求真爱,选择林徽因,必定要抛妻弃子,违背世俗道德。放弃真爱,选择发妻张幼仪,继续过着没有爱情的日子,不仅自己痛苦,其实也是对张幼仪的伤害,这对她不公平。一边是忠于自己,一边是忠于道德,怎么选都没错,怎么选也都有错。换成你你会怎么选?是忠于内心追求幸福,还是遵循世俗道德,将就过一生呢?既然不爱,勉强在一起只能是互相伤害,不如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是放过自己,也是放过别人。
其实他没错,错的是那个时代。包办婚姻,封建的思想观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都没有选择的权利,并且像其他所有年轻男女一样,只有到结婚之日才能彼此相见。他们都是包办婚姻的牺牲品,我为张幼仪感到惋惜,但同时我也佩服徐志摩,敢爱敢恨,敢于冲破世俗的枷锁去追寻真爱的勇气。
这位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和真爱的诗人曾经说过:“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如此痴情之人,怎么能说他无情呢?你们每个人都在说不将就,每个人都想追寻自己的真爱,那么为什么徐志摩他就不行?为什么他就应该将就地过一生?这是不是道德绑架?
各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换位思考,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