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余华总是用最冷静的笔调诉说最凄凉的人生,许三观、福贵,皆是如此。大动荡时期的农民是当时社会最真实的写照,他们有被土地孕育出来的淳朴,还有被落后封闭的无知,以此铸就了他们对于黄土地最深沉的依赖,生死同命的无奈。

        诉说最底层的人的一生,影射出大中国变迁过程中的曲折。许三观和福贵都是旧社会残留的畸形儿,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被人性的冰冷和难测折磨得支离破碎,幸亏深埋心底的善良和乐观还未消磨殆尽,依然苟活了一生。

        每个人的一生如果被记录成文字不比小说精彩,所有人都是天生的演员,只有上帝是最天才的编剧,编出同样精彩却完全不同的人生。

        如果从出生就知道必定死亡,那么拼命生存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我想,是去感受所有的奇妙和巧合。吃掉生活给的一颗糖,吞下生活送的药,苦苦甜甜,大喜大悲,体会心脏的悸动和血肉之躯伴随的温度和冰冷,至少知道自己活过。

        当生命赐予的人越多,越不知道示若珍宝,而当这些人一点一点悄悄离去,才只能将回忆抓住,无限缅怀却又无计可施。家珍、有庆、凤霞、偏头女婿、外孙…我们都是福贵,都是在不断的后悔中长大,才最终学会珍惜,可这让人学会的代价未免太过惨烈。

        文学的作用就是警醒,刺激人少落得后悔。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