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阅读?学会这几个阅读方法就够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7招养成读书好习惯


1、读适合自己,能读下去书。不一定非要读经典巨著,简单有趣的故事书有助于开始培养阅读习惯,也能激发灵感。


2、设置固定的读书时间,比如每天睡前,每周周日。


3、随身携带一本书,在等人、排队、休息的时候阅读。


4、列读书清单,随时随地把看到和听到想读的书名和作者都加入其中,定期把读过的书勾掉。


5、做读书记录,包括书名、作者、计划开始阅读的时间和结束时间、读书笔记和读书感想。这样,读过的书才能真的消化,跟自己一辈子。


6、设定合理的读书目标,根据自己时间和阅读速度等情况,设定读书目标,比如刚开始养成阅读习惯,可以设定一年10本书,从这个月开始,每月一本。


7、让读书成为乐趣,为读书时间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比如舒服的椅子,喜欢的茶点,让读书时间成为一天当中自己最享受的时间。


二、3个小窍门,读书好消化


1、建立读书清单。


把随时随地把听朋友介绍,自己在各种渠道了解到,想要阅读的书名和作者,加上介绍链接放入其中,用复选框进行管理。



2、用简单的方法,勤做读书笔记。


读一本书,消化一本书,让书中的颜如玉和黄金屋都变成自己的,这一步必须要有。好读书笔记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1)书摘:


方法一:亲手逐字逐句输入电脑或手机的笔记中;


方法二:短句经典亲手输入,加深印象;段落用手机摄像头拍下来,印象笔记iPhone版用户可以用页面摄像头,拍摄更清晰。


2)读书心得:简单的阅读感受和启发,或者深入的书评,无论长短都可以,有收获最重要。


3)知识积累:书中出现的专业词汇和感兴趣想深入研究的内容,都值得用笔记专门记录。


4)积累读书清单:一本好书,往往都会提及更多作者学习和参考的书,作为知识的延伸,挑选一二,放入1中的清单笔记吧。


三、用分享,把“作者的”变成“自己的”


和朋友在一起时,不妨聊聊最近读的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考消化过的观点,让读过的书真正被自己消化。还可以用印象笔记共享笔记本,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读书,互相激励,讨论,让知识不断蔓延加深。



四、用有限的时间阅读无限的书籍

1、读标题


2、读序言、引言和导语


3、读目录


4、粗略浏览,看章节标题和小标题。主题粗体、斜体、下划线和不同颜色标注的文字。


5、看插图和注释,看表格和图表,看醒目的引文和边注。


6、扫看索引,查找感兴趣的术语。


7、开始读第一章。如果还想省时省事,那就读第一章的第一段吧。


8、快速翻阅整本书,读第一段的第一句。根据二八法则,每一段文字只有20%是关键信息,这20%通常都在主题句,而主题句一般都会放在每段句首、第二句或最后一句。当然并非全部如此,但大部分已经足够了。每一段的其他文字通常都是对主题句的解释、举例和阐述等。


9、读最后一张,如果是一篇短文章,就读最后一段。如果有跋,或者后序、后记,也一定要读。


10、阅读书的封面、封底和腰封上的文字。


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读书变成一件有趣的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