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千金!高效时间管理的8个黄金法则

身边同事经常抱怨,时间不够用呀?为什么好像什么都没干,怎么就又到下班时间了?

就连8岁的儿子都在讲,感觉国庆假期啥都没干,怎么就过完了呢?时间怎么过的这么快。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但如果你能高效利用时间,比其他人每天多干那么一点点事儿,从长远来看,加上复利的作用,想不成功都难!

如何高效地管理时间?以下是8条实用的建议。

1、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很多人每天过的都浑浑噩噩,到了晚上睡觉时,让他回顾一下今天一天都干了些什么,他是说不出来的。

好像干了很多事情,但是又似乎什么都没干。

可以试着每天早上起来后,或者前一天晚上,花上5-10分钟列一个简单的清单计划。

比如1、2、3、4、5写清楚今天一天要干的事情和任务,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刚开始觉得列计划有点难度,可以只写下“今日必做三件事”。

之前还看到有个比较厉害的同事,电脑桌面上贴个大大的便签纸,写着“1440”。

我还以为是什么密码,最后听他解释,一天的时间换算下来是有1440分钟,这是用来时刻提醒他自己要珍惜时间,毕竟过一分钟少一分钟。

看电视剧时,很多职场剧里面大家有问题请教,口头禅都是“我可以耽搁您一分钟吗?”

真真是把时间观念融入到了思维意识中。

我们普通人想要改变,就先从列每日计划开始吧,让自己每一天过的不再是得过且过。

2、优先处理重要事务(二八法则)

把每天列好的任务进行“优先级排序”,多问问自己:做完哪一件事情,可以让今天变得非常有价值?

遵循要事第一的原则,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能带来最大价值的事情上。

找到并聚焦于那些20%能带来80%结果的关键任务,也就是说用80%的精力和时间来处理会影响到未来的重要事情。

彼得•德鲁克说:“效率是正确地做事,成效是做正确的事。”区分“效率”(把事情做对)和“效能”(做对的事情)。

时间永远都是不够用的,但抓住时间管理的本质——价值排序,你就永远有时间做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

3、学会说“不”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工作或者学习时,不断会有各种打扰。

比如刚打算用一上午时间完成一份重要报告,结果还没写几行,思路就被打断了,旁边同事让你帮他统计个数据,好不容易处理好了,又突然被一个临时会议叫去了。

为了不让别人失望,我们不好意思也不敢拒绝别人,但是每次都说“是”浪费了我们很多时间以及分散了精力。

对他人不合理的要求、无意义的会议勇敢说“不”,是对我们自己时间的尊重。

可以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来委婉地说“不”,同时也能不得罪人,保持和他人的和谐关系。

比如:别人提出请求时,可以先表达尊重和理解,缓解对方失望和不满,再进一步说明自己的情况,委婉表达拒绝同时让对方理解,最后可以善意提供一些建议或者替代解决方案。

4、合理利用碎片时间

时间有很多单位,比如年、月、日、小时、分、秒,而通常时间管理喜欢用分钟来作为时间的颗粒度。

比如很有名的番茄时间管理法,就是选择一个待办任务,专注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这样就算一个完整的番茄。

我们平常除了大块时间外,还有很多这种碎片化的时间,比如坐地铁、公交,等人、上厕所等间隙时间,完全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像我之前上下班坐地铁通勤时间来回得4个多小时,很无聊就给自己找事情干,不知不觉看了很多书,就用微信读书app看很方便,我也是在那个时间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感谢地铁。

把时间划分为分来规划,还有个好处就是会消灭拖延症。

比如如果有一件事情可以在2分钟完成的话就立马去做,这样你的任务清单就少了一件事,对于比较难的大任务,也可以告诉自己“只做5分钟”,一旦开始了,你就会不知不觉继续干完。

5、一次只做一件事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大部分职场人每天因任务切换浪费时间平均约2.1小时,如果每次只做一件事情,专注工作可以节省47%的时间成本。

我们脑容量是有限的,大脑无法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否则会引起大脑决策疲劳,同时多任务切换,大脑仍会残留前任务信息,导致处理新任务效率也会降低30%。

一般认为至少持续工作一个小时才能处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如果中途被打断,重新找回工作状态需要25分钟以上。

欲速则不达,极致专注才可能进入传说的“心流”状态,这种情况下做事才会产生真正的、有价值的成果,也会事半功倍。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办。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完成一件再开始下一件。

6、善用工具自动化

借助工具合理规划时间,提升时间管理效率。

可以利用日历、待办清单、自动化流程等工具简化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例如设置定时提醒、自动归档文件等,释放认知资源。

像我工作中就经常爱用番茄工作法,设定25分钟专注工作时间,在这个期间屏蔽一切干扰,有额外的任务或者事情就先放入待办事项或者暂缓,5分钟休息时间也能让大脑和眼睛稍微休息放松。

还有一些日历类工具,比如家人的生日怕忘记,我一般都会提前几个月手机日历上直接设置好,到日子了会自动提醒你,绝对比只靠大脑记住好用太多,毕竟大脑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

还有一些时间记录类工具,可以统计各项任务耗时情况,帮助我们分析复盘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7、批量处理相似任务

集中处理相似的事情,效率翻倍。

比如去银行存钱时,没必要每次只存一点点,可以攒一批后一次性操作,这样大大节省往返银行的时间成本。

同样,处理日常事务时,可以将相似的任务归类集中在一起处理,减少变动的成本。

比如集中回复邮件、集中时间采购或打电话,避免反复切换任务,影响效率。

8、能量管理优于时间管理

比时间管理更重要的,是能量管理。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24小时,但是每个人的能量水平却千差万别。

可以识别下你自己的高能量时刻,比如有的人是夜猫子,晚上精力充沛,就可以把最难的任务放在晚上处理。

像我是那种没有懒觉的人,大早上头脑最清醒,我就喜欢上班后第一件事情先处理最重要最难的那件,这样完成后我的成就感就会特别强,一整天的状态也是轻松的。

人也不是机器,一定要劳逸结合,学会主动“充电”,比如,情绪低落或者完成一个任务时适当休息几分钟,或者周末出去走走,晒个太阳、爬个山、呼吸下新鲜空气,让自己重新焕发活力。

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从来不是时间,而是能量。

从“知道”到“做到”,从“忙碌”到“高效”,让这些时间管理法则内化成你的习惯,成为时间的朋友。

只有懂得管理时间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作家杰克 • 伦敦,曾激情昂扬的表示:「我宁愿成为灰烬,也不愿做尘土。我宁愿我的火星在灿烂的火焰中燃尽,也不愿它被枯朽所扼杀。我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延长生命的尝试上,我将充分利用我的时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