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是那种所谓“风都能抓一把”的能干女子,所有农村女人能干的事情,她无一不会。别人会的,她比别人做得更漂亮;别人不会的,她也做得漂亮。像播种收割、放牛喂猪这样的粗活就不用说了,大凡蒸馒头、做发糕、酿米酒、纳鞋垫、做布鞋、织毛衣这样细致一点的活计,看见她做过的无一不啧啧称赞嫦娥的心灵手巧。人虽然生得纤巧,嫦娥却是一点也不娇气,有时候丈夫不在家了,她也自己上山去担柴、送化肥到地里去,看得人不免有些心疼。
嫦娥从小就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姑娘,只要是自己没见过的、不懂的,她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弄明白为止,不怕别人笑话。读书时成绩自然也是好的,会写作文,很得老师器重。但是嫦娥还是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她是家中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没有人手照看,她得和父母一起挑起家庭这副担子。不读就不读了,反正那时候大部分人都是这样。嫦娥和别人不一样的是她爱看书,并且一直保留了这个习惯。书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是绝对的稀缺资源,旧书该毁的毁了,该禁的禁了,新出版的书虽然在城里如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但很难传播到嫦娥家乡这样偏僻的地方。聊胜于无的是回马庄的姑父那里偶尔有一两本,姑父也爱看书,他们家门口的国营煤矿上有一个小小的图书室,陈列的有一些当时流行的武侠小说、期刊杂志,还有跟采矿有关的一些书籍。因为都是熟人,姑父能托人借出来看。所以回马庄姑父家成了嫦娥常常光顾的地方。农闲或是逢年过节,嫦娥就走二十多里路来回马庄了。风风火火地帮姑姑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嫦娥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捧起一本书来,看到天昏地暗,有《今古传奇》、《故事会》、《十月》等。那些单纯打打杀杀的故事嫦娥不喜欢看,她喜欢的故事要有男女主人公,一般两个人一见钟情,却又遇到了这样的那样的阻力和困难,历经重重磨难,男女主角都坚贞不渝,最后可能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有可能其中的一个病死了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了,剩下的那一个仍然活在对情人的思念和爱情之中。看到大团圆的结局了,嫦娥就如释重负,忍不住要讲给姑姑听,兴高采烈叽叽呱呱个不停;若是那种悲剧故事呢,一边看她就一边流泪,又不好意思给人看见,就躲到哪个角落里,等书看完了,眼睛也红肿红肿的。姑姑这时候就会骂嫦娥“没出息”、“这么好哭找不到婆家的”。
姑姑恰恰说错了。就在嫦娥如痴如醉地沉浸在书中的世界时,姑姑隔壁和嫦娥年岁相当的书武早看上她了。书武看上的是嫦娥的漂亮。书武也上门来借书看了,他不像嫦娥那样痴迷于书,看看也是有趣的。书武家境殷实,又是幺儿,在家很受父母宠爱,本来指望他多读点书跳出农门,可是书武嫌读书太辛苦,勉强念完了初中就不愿去上学了。年轻人爱赶时髦,书武是回马庄最早穿西装、皮鞋的小伙子,人又长得帅气,乍一看像个电影明星一样潇洒。嫦娥对他的印象也是不错的。书武借了书,也看得用心,看完了就来和嫦娥交流,这个人是有情还是无义,是可怜还是可恨,两个人竟常常能想到一块儿去。聊着聊着,很自然地就进入到“谈恋爱”的程序了。嫦娥有点拿不准主意,就问小表妹:“你觉得你的书武哥哥人好吗?”小表妹人小心眼多,早看出来他们俩有意思了,就顺水推舟地说哥哥当然很好啦。姑姑姑父是看着书武长大的,也觉得他不讨嫌,好相处。这门亲事就这样水到渠成地成了。嫦娥成了回马庄的新媳妇儿。
结婚后嫦娥和书武还算琴瑟和谐的小日子一晃就是十几年。十几年里,他们养育了一双女儿,给书武的父亲养老送终,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人情往来种种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被打理得有条不紊。经济上虽然不甚宽裕,也还过得去。嫦娥看书的习惯也渐渐被看电视取而代之了。电视的世界比书更加丰富多彩。别人看电视就只看故事,嫦娥是善于学习并活学活用的。譬如她看到电视上某件毛衣的样式很别致,就自己用毛线也织一件一样的;看到哪个小姑娘的衣服搭配得好看,镇上虽然买不到同款的,颜色上总是可以模仿的;甚至连做菜也有心模仿电视上的花样。书武在农事之余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虽也算得上衣食无忧,可嫦娥总觉得生活像是缺少了点什么,有时候会为了一点小事和书武吵架。这时候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了。回马庄的男人在煤矿边上长大,出去打工一般也是挖煤,好像觉得这个生来就会似的。女人则都去了城市,大多都是进的工厂,有干得挺辛苦的,也有撞了大运嫁了台湾香港老板甚至外国佬的。
嫦娥也想到城里去打工,可她舍不下女儿。两个女儿都长得水灵灵的,在镇上读中学,要是妈不在家了,谁给她们浆洗衣服,周末谁给她们做好吃的,孩子有了心思又说给谁听呢?犹豫来犹豫去,嫦娥最终还是没有走出门。可是她的心里却种下了一个城市梦:城里的路面要多干净有多干净,不像乡间一下雨就到处泥泞;城里的花呀草呀都长得那么有形有状,哪像山坡里散漫无序的野花草;城里的人都那么漂亮文明……就算自己去不了城市,将来孩子们一定要去城里生活,嫦娥这样宽慰自己,心里就觉得停当了许多。
孩子们说长大就长大了。转眼间,两个女儿初中毕业,见周围大部分女孩子都出去打工了,回来穿得光鲜照人,又能按月给家里寄钱,也就嚷嚷着不读书了,要出去打工。嫦娥看看周围的四邻八舍,有在外挣钱回来的都盖起了新楼房,买了气派的摩托车、液晶电视机,吃穿用度都明显阔绰起来了。她也就不勉强她们去学校了。在附近的县城历练了一两年之后,两个女儿都去了广东,进了工厂。开始的兴奋劲儿过去之后,孩子们才知道打工并不光鲜的另一面:一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几十个人挤在一间宿舍里,一个月才放一次假,稍不留神就会扣工资……孩子们懂事,这些苦只是轻描淡写地说给嫦娥听一下,人虽然是在城里了,可是并没有多少钱可以给嫦娥寄回去。嫦娥心疼女儿,让她们自己多买点吃的、穿的,说书武在家也能挣钱的。虽然没有去亲身经历,嫦娥也渐渐知道了活在城里的难处,那是一个连凉水都要拿钱买、钱少了就过不下去的地儿呀。她突然觉得她自己、她女儿的生活和电视剧之间隔着远远的距离。从此以后,嫦娥对于电视的兴趣锐减,解闷时也只看专题栏目,很少看电视剧了。
原本指望着女儿们挣了多的钱回来之后盖一幢气气派派的楼房,可是这指望渐渐有落空的迹象。倒不是女儿们不争气,只是那么每月两三千元的工资,除掉自己的日常开销,能存下个两千就很不错了。盖一栋房子怎么着也得二十万以上,照这个速度,真是还得一些年头。况且,女儿们恋爱了。对于未来的女婿,嫦娥的期望值自然也是很高的,哪个女儿在母亲的眼中不是高贵的公主呢?不管她满意与否,两个女儿都自己做主选定了意中人。和嫦娥一样风风火火的大女儿留在父母身边,温柔娴静的小女儿嫁到了很远的外省。四十多岁还很年轻的嫦娥就这样做了岳母,接下来又做了外婆。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女儿女婿结婚有孩子后双双去城里打工,小孙子留在家里嫦娥带着。嫦娥的心大多数时间是安静的,她给孙子唱儿歌,讲故事,不听话时也打屁股,打手心。可有那么一阵一阵的,她仍然放不下那个念头:到城里去,要让孙子到城里去上幼儿园,到他的爸妈身边去。大女儿想孩子在电话里直哭,连话也说不成句。嫦娥又心疼又心酸,就吵“有本事就把儿子接过去”。女儿果然不几天就回来接孩子,当然嫦娥也是要一块儿去的,没人带孩子就只能一个人上班,一个人上班怎么养得起一家人呢。盼了那么久要到城里去,这下真的去了,嫦娥心底里是高兴的。女儿已经提前租好了房子,总算可以过一段嫦娥憧憬了半辈子的城里生活了。
可是一切都不是嫦娥期待的那么回事。女儿女婿所在的厂房本来就在郊区,租的是当地村民的房子,一间小房子,厨房洗手间还是公用的,一个月就要一千多。这房子是租给嫦娥和孩子住的,女儿女婿仍然住在工厂宿舍里,他们下班了才能过来。其实只有中午吃完饭那一会儿可以团聚一下,晚上等他们下班时小家伙就已经睡着了。白天嫦娥一个人带着孙子玩,也找不到一个说话的人,本地人都说粤语,根本听不懂。才来了三天,嫦娥就觉得累,心累。花那么大代价,可是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少得可怜。还不如在老家自在,也用不着这么大的花费。孩子不适应广东炎热的气候,来了没几天就长了满身的痱子,嫦娥更加觉得坐卧不安,想回家了。
一个月没过完,嫦娥领着孙子回了回马庄。还是回马庄好啊。这几年,女儿女婿都掌握了一些技术,工资待遇提高了不少,原准备用攒下的钱在县城买套房子一家人搬去住,方便孩子上学。可是嫦娥现在不想去县城了,就在回马庄盖一栋大房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更安生一些。现在路都修得那么好,孩子去镇上上学有车接送也很方便。还有,回马庄也常常有城里的游客来玩,她想自己的手艺那么好,可以开一个“农家乐”餐馆。而且,门前修了很漂亮的乡村广场,有了城里那样的雕塑,栽种了城里那样的花草,傍晚,有外面回来的姑娘们义务教大家跳健身操、广场舞呢。嫦娥发现,换一种眼光,原来回马庄也有这么多值得留恋的地方。她把这些个道理一点一点说给书武,说给女儿女婿,最终大家达成了一致。
一年后,崭新的大房子盖起来了,装修得漂漂亮亮。嫦娥把一楼的几间布置成了“农家乐”,春暖花开或是秋高气爽的时候,有游客在附近玩累了,就来“农家乐”吃嫦娥做的农家菜。嫦娥大方实在,人又热情,渐渐有了口碑,有时候附近镇上哪家单位来了客人也来这里吃,生意越来越好,她和书武两个人简直忙不过来了。闲下来的时候,嫦娥爱上了跳广场舞,村里修的广场本来就是给人们活动的,爱热闹的老老少少早晚都喜欢聚在这里蹦啊跳的。爱说笑的嫦娥一来气氛就更活跃了。看着她那舞动着的依然活力十足的身影,就有人打趣道:“嫦娥嫦娥,你咋还这么俏,不相识的还以为是哪家的大姑娘呢!”嫦娥边跳边回那人:“俏什么俏哟,远看一枝花,近看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