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子弟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42期“门”专题活动。

高考结束后,一位女生用扁担挑行李离校的视频,火遍全网,获无数网友点赞。“扁担女孩”名叫刘燕,是灌阳县第二高级中学的应届毕业生。6月9日高考结束,刘燕的母亲从离县城十多公里的新街镇家中,带着扁担来到学校接她回家。原本母亲打算用扁担挑起女儿离校整理好的被褥和毯子,但刘燕深知母亲平日务农的辛苦,心疼母亲,坚持自己扛起这份行李,让母亲在后面帮忙拿些轻便物品。

刘燕家在农村,父亲和哥哥在外务工,母亲也快60岁了。

就像刘燕说的:“我认为挑扁担的行为是一个很寻常的小事情,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没什么特别的。”在农村这种挑扁担的事本就司空见惯,但为什么会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这足以说明现在能吃苦的孩子少了,能体晾家长辛苦帮大人干活的孩子更少。

上星期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上述观点有不同看法。

小城志愿者协会,组织志愿者去看望今年高考的一个寒门子弟。一老一小正在吃早饭,老人是77岁的爷爷,少年是17岁的孙子。早饭是孙子做的,白米饭炒青菜。孙子说他上学时,爷爷一个人在家,爷爷自己做饭,他放假了他就做饭,让爷爷歇着。

少年叫梁智桐,父亲在他高考前两个月突发急病离世。母亲虽然是乳腺癌晚期,但还在外面打工挣钱,因为他家有三个上学的孩子。

梁智桐上面还有两个在读学生,一个读本科、一个读硕士,是哥哥还是姐姐没打听。他爷爷讲,梁智桐进高中时是全校1400名,今年高考考了625分(理科),排在学校前100名,进步1000余名次。

很难想象,生在一个如此困苦的家庭,在生活重压下,还能把学习做到顶尖。梁智桐成绩是如何逆袭的呢?他说,就是比别人早起20分钟,晚睡半个小时。

高考结束后,别的孩子问家长要奖励,去旅游。而梁智桐却辗转多地找工作,最后在外地的一个县城找了一份家教,后来要回来填报志愿,一共做了四天,每天50元,除去来回路费,基本没剩下。他说志愿填报完还要去打工,挣学费。

像梁智桐这样的寒门子弟,要想改变命运,就得靠知识、靠奋斗。高考让他们姐弟3人跨进大学校门,受高等教育,他们的明天一定好过父辈。对于先天的财富,自己的家庭,他们没办法选择,没办法改变,但知识可以。

近年来有说:“寒门难出贵子”。原因很多,教育资源不均,家庭经济困难,社会阶层固化,个人因素等等。我个人认为,“寒门难出贵子”这个现象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虽然贫困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他们具备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也为他们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和支持。初、高中阶段有社会救助,读大学有助学贷款,政府提供奖学金、助学金,还有公益组织的资助等等。这些渠道和机会为寒门子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愿更多的寒门子弟,都能脱颖而出。

狗尾草也有春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