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知识与技能手册》001
最近要参加一个教学技能的比赛,主办方提供了《英语教师知识与技能手册》这本参考书。其实大学的时候手里就有这一本,只是一直觉得无聊,没看进去。现在有了两年的教学经验再来看这本书,突然觉得确实言之有物,不再那么空洞了。看来觉得书没意思,有可能不是书的问题,而是读书人的问题。
今天就结合这本书的内容来反思一下自己的最近两年的语音教学。
语音教学在我校整体的教学规划中,只在高一第一个月的衔接教学中作了明确的安排,即要求教师对国际音标进行教学。此外,在之后的教学安排中,并无硬性的整体要求,加之高考对语音没有直接考核,我就没有在这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
但在和余老师的讨论中我逐渐认识到语音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语音对听力有直接影响。
说和听是一体的。高考不对语音作直接考察,但听力考试的成绩会计入高考总分。而学生的语音水平是听力分数的高低的重要影响之一。
在听力练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文本看得懂而听不懂材料的情况。通过朗读文本,就发现,学生之所以听不懂,很多时候是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把这个单词或句子读错了。学生读的音和材料里的音不一样,自然听不出来。
在平常的听写练习中,也时常有学生说自己背了单词,但一听写就写不出来。我想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一直相信,如果学生自己平常说英语或者读英语的时候完全不知道、不注意连读、弱读、失去爆破等规则,那么在听力测试当中,很难区分出这些语音现象。比如我自己的学生,最开始的时候会把弱读的can't当作肯定形式的can来对待,提醒过很多次之后才搞明白。但直到现在,也会把连读的意群当作新单词来处理。
其次,读音对单词的记忆有直接影响。
很多单词其实根据发音来划分音节的话,很难写错的。但学生不明白,或者语音知识有限,只取死记硬背字母组合,不管音节,经常出现把pre写成per, str写成srt的情况。
因此,我个人认为在现行的高考、课改大背景下,语音教学的意义在于:1)帮助学生记忆单词 2)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听力考试 3)帮助学生获得适当的表达能力 4)为教师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书里提出了语音教学的五大原则:
1)语音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语音素质
2)逐渐引入国际音标的教学
3)单音教学和语流教学相结合
4)语音教学与词汇、阅读、听力、口语等教学活动相结合
5)语音教学要坚持一贯性的原则。
对比自己前两年的教学,我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提升。
1)提高个人语音素质,尤其是在语调、句子重音等方面。
看书的过程中,发现塞音、擦音这些的概念由于多久不接触,已经有点模糊,分不太清楚了,这对教学可不是件好事。
很多所谓的专业知识,虽然不一定要这么专业地讲给学生,但自己搞清楚之后可以拥有一个更全面的视角。
此外,在最近的练习中发现自己在语调和句子重音上其实没有系统学习过,全凭自己的感觉在说。虽然大多数时候能应付过去,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打算通过Eric的晨读营和啃专业书(The American Accent Training)来逐渐解决这些问题。
2)提高语音教学的一贯性。
我在高一花了一个星期教了音标之后就没有继续巩固,导致不少学生因为缺乏持续的练习而无法独立拼读单词,进一步出现单词记忆的问题。
以后带新一届高一的时候,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拼读单词,会更多地为学生示范拼读过程,而不仅仅是带读或者简单地播放单词录音让他们跟读。
3)提高语流教学的比例。
回想过去两年,我的语音教学更多地集中在单词读音,以及简单常见的“重音、连读、失去爆破“等语音现象,对单词在句子中的音变和重音以及语调的教学较少。
比如:“一个单词在句子中的读音和它在单词表里的读音可能有很大区别”这件事,我竟到了高三的听力训练才想起来和学生正面解释,这大概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他们读句子一直像读单词一样,一个词一个词往外蹦,实在惭愧。
有一次华老师去听我的课,发现学生读课文很糟糕,就提醒我平时自己上课的时候如果发现学生读得不对,要停下来教学生应该怎么读,甚至可以把需要断句的地方给学生标出来,再带着他们读。
我这才发现,我一直关注单词的读音,有点忽视了句子朗读的教学。以后要更多地把语音教学的重点放在句子、篇章的层面上来。
4)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如果想更快更好地教会学生发音,我需要进一步的总结出更接地气,学生更能理解的发音规则,而不是照搬书上的术语,让学生一听就头大,进而因为畏难情绪而放弃练习。
最近越来越意识到幽默在课堂上的重要性。除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所学内容,幽默有个很大的好处是学生至少是清醒的,而醒着肯定比睡着了学得多。
所以我需要思考:如何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幽默地呈现教学内容。
写在最后:
有思考是好事,但希望自己不要仅仅止步于思考,要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