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如果班主任件件都事必躬亲,那工作量可想而知。从学生角度看,如果班主任像保姆一样,什么事都要看着,管着,学生没有自由,必然会失去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自我管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理想的班级管理应该是学生自愿且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班级管理工作呈现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境界。如何发挥班级每一位成员的聪明才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让所有学生树立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笔者从以下四方面构建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
第一,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千金难买我愿意。班级工作的自我管理,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让学生树立起为他人服务的意识。班级管理工作其实就是班级服务工作,就是为他人做服务,班级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参与其中。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时,要让学生意识到,班级管理工作是每一位成员的权利,也是义务,必须以百倍的责任心对待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充分认清自己所承担的管理角色。为此,我给班级每一位成员都安排一个管理职位,并通过班会课给他们颁发聘任书,让他们感受到承担起某项管理工作,既是一件光荣的事,又是一份沉甸甸地责任,必须全力以赴,这是自己的使命。
第二,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的机构。没有组织机构,班级管理就没有骨架,就无法支撑起班级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班级管理机构的设立,可以根据班级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若干个管理小组,每个管理小组由相应的班干部牵头,职责分明,分别督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维护班级纪律秩序,保证班级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如卫生督查组负责教室及学校卫生区的清洁工作,检查个人卫生等;纪律检查组负责上课纪律和课间纪律,协助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等;宣传报道组负责黑板报,班级好人好事的宣传等。在横向管理的同时,班级还建立班委会、学习小组等纵向管理机构,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化班级管理机构。
第三,制定班级自我管理的制度。要使班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井然有序,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备、切合实际、行为有效的规章制度。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采用自下而上方式,广泛吸取学生的合理化建议,与全体同学一起制定切合实际的班级规章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定稿之前,要让学生充分讨论,要保证管理制度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管理制度实施前,要举行共同的签名活动,要通过必要的仪式活动让学生遵从集体决定、敬畏班级公约。
第四,对班级自我管理实施有效监督。班级公约也好,班级管理制度也好,作为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一定要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否则,制度就会失去实际意义,要做到这点,班主任组织力量进行有效地监督检查,就显得既必要,又重要。当然,督查不能全部依靠班主任自身完成,必须发挥学生的自我监督力量,让学生督查学生,才能极大地提高监督检查的效率。监督检查,要机构内监查与机构外督查相结合,横向检查与纵向督查相互制约,既发挥管理机构内部监查的效率,又发挥机构间监督的优势,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进而提高监督检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就是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唤醒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形成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提高班级管理的整体效能,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过程中,自我管理能力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