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的意义

刚上初中那会儿,语文老师让大家给他提意见,我好死不死地认真提了几条。本来这也没啥,反正大家都交了。可没想到的是,我的意见都被采纳了,于是一下子坑害了所有人……

因为里面有一条是:写日记。

写日记怎么说呢,一开始有新鲜感,大家的打闹啊班里的各种段子啊我都会记录下来,前两年翻看的时候还会觉得过去记录的那些场景真有趣,少年时代真美好。

可是时间久了不可避免会成为负担。倦怠,加上毕竟有老师的要求,变成了硬性任务,逆反心便渐渐起来了。先是体现在字数上,整页变成大半页变成半页变成几行……不过因为要交给老师检查,所以倒是不敢断。但不敢断不代表一直能输出,于是内容也开始投机取巧,活泼有趣的校园生活记录变成了无趣的流水账,后来流水账也懒得写了,干脆变成了读书笔记,又变成了摘抄笔记。我记得有阵子喜欢关汉卿,于是把戏文唱词一段段抄下来,段间隔两行,加上日期和天气,就算是一篇……

这还没完,我还把方法传授给了其他同学。

老师很无奈:是你提议写日记的。

我很委屈:我哪里知道你不是让我们提议着玩儿的。

后来还是被迫坚持了下去,渐渐养成了用文字跟自己对话的习惯。说果真有什么收获吗,倒也没觉得,不过的确影响了一些思维方式。

比如有什么想法,一定要变成白纸黑字才作数。由于老师要检查,自然不能写懵懂情愫,而友情和理想是老师愿意看到的,于是我用文字一遍遍表达,也一遍遍把这些刻在心里。现在想来,我把朋友看得那么重,而在男女感情方面那么愚钝,大概也与那时候自己跟自己的对话有关。

到了高中,老师说他有种记日记的方法,把日记本的奇数页和偶数页分开,比如打开一本新日记本,这个月先用奇数页写,下个月从头开始,用偶数页。这样翻开,左右两页隔着一个月的时间,就会有对比,可以帮助自己反思、总结、进步。新方法带来一些新鲜感,加上新老师并不检查,只是建议大家写,于是热情重新点燃。

可是高中生活压抑,实在没太多快乐,于是常常变成满纸牢骚,还有好多故作深沉和为赋新词强说愁。多年后翻看,会惊讶那时的自己小小年纪想法怎么那么多那么深刻,而且好多现在的自己已经看不懂了。

大学一开始也在习惯性地写,直到大一结束前的军训,学校要求写军训日记,每人发个本子,写完要交上去检查——得,又一次要封闭自己了。军训日记嘛,当然是要求记录军训的收获的感悟,可我的日记是要求自己记录人生,不只有军训的人生。就这样,完成军训日记任务,我的日记便渐渐断了。

现在偶尔会写一篇,往往是有什么重要事件值得记录。但这种机会已经很少了,即使有重要事件,现在可以拍照录像,场景留下来,情绪往往也会留下一星半点,至于感悟……我已经很久没有感悟了。

读《此间的少年》时,穆念慈有一本厚厚的蓝色日记,从头到尾是杨康的名字,可是我的日记里没有爱情,只有年少的友谊、愤世嫉俗和理想主义。我怀念日记中的自己,骄傲的理想主义者,锋芒毕露,锐不可当,是青春该有的模样。也许,日记的作用,就是在很多年后,你已大变了模样、忘却了初衷,它却替你记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