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光大银行五一路支行行庆之际,11月5日下午光大银行国学讲座在这里拉开帷幕。
《世界文明坐标下的中华文化》是这期国学讲座的开篇。
赵老师先从三个方面讲了,什么是文化。
一、亚里士多德曾说,哲学由医学开始,医学由哲学开始。赵老师说, 游走在医学和哲学之间的,就是文化。
二、《周易》中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是文化一词的最早的出处,文化,是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里赵老师讲到“熏陶”的“熏”,从孩子们的作文,到郭德纲的相声,以及人的素养,都是慢慢“熏”出来的,都是厚积才能薄发。
在什么样的环境“熏”,就会成为什么样儿的人,信不?
三、文化是生存的方式和模式。
这里赵老师讲了一个故事,咖啡杯里的一只苍蝇。英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中国人,不同的反应,不同的处理方式。折射出的是不同的文化心里结构。
听到这里,在坐的听众,有的会心一笑,有的恍然大悟。
这里的中华传统文化,从时间的界定上,是从先秦,到清朝中叶。
这里讲到余秋雨的《行者无疆》,当他从尼泊尔踏上祖国领土的那一刻,潸然泪下,感动,感叹!世界文明中,唯一活着的没有断代的,是中华文明。
听众中响起不约而同的掌声!
接着,赵老师讲了文化的三种形态。
一是物质文化,二是制度典章,三是心理、信仰、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
四合院的院墙,与长城,在某种程度上,反应出中国人相同的心理向度。
中华文化,家、国、天下,大小不同而已,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接着,讲到中华文化的三个成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外来因素。你知道“床前明月光”的“床”是什么样子吗?中国的三大石窟各有什么特点?
然后是中华文化的三个特点:群体意识、忧患意识和守成心态。
听众中,有学前班、小学的孩子,也有50岁左右的中年人。
参与这样一场讲座,也许会在孩子的心里播下一粒种子,世界那么大,可能性有很多;也许会有一束光照进成年人的内心,喜稳怕变,不是我的过错,是文化的影响……
有一刻我很感动。当赵老师讲到大禹治水的时候,问大家知道大禹治水用了什么样的方式,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讲的小学生,脱口而出说“疏”。
是的,疏而不堵,顺势而为,是一种智慧。日常生活中,我们碰到问题、冲突,如何解决的呢?“堵”还是“疏”?
当老师讲到这个讲座的意义的时候,他说文化是国力的一部分,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中华文化,有忧患意识,五千年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有包容精神,形成了儒释道三家互补的格局……
学习了解中华文化,还可以提升内在素养,认识自己,发现“我是谁”。哪些是个人独有的,哪些是家族或者民族共有的,哪些可以用来发展自己。
讲座现场,有脑白金,还有一个人喝一大盆榨菜肉丝汤的故事~
有一些关于文字的趣事,比如无jian不商,无du不丈夫、人、仁~
第二讲 《汉字——中华文化的图腾》(上),将于11月12日开讲,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们来参与,来共创!
说回题目,有人表示谦虚的时候,会说,“我没文化”,有人推脱责任的时候,会说,“我没文化”,曾有一句玩笑话很流行,“没文化,真可怕!” 说通俗一些,文化就是你生活的方式和模式,哪里有没文化的人?
有的人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觉察多一些,自觉性多一些,有的人少一些,就是这个差别。
又写多了!
而且,好像还意犹未尽!
我的目的是,回放讲座,一方面留存下来,一方面传播出去。我记录的是老师所讲内容的一部分,同时,不可避免地,有了我的选择和角度。
欢迎参加了第一讲的朋友们,补充,质疑!欢迎没有参加讲座的朋友们讨论!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们来现场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