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7岁那年,我的作曲导师推荐我读了两本书,一本是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一本是欧文·斯通《渴望生活-梵高传》。
几十年过去了,书中的诸多细节早已不记得了,但当时读完后的那份感动至今仍然不忘,尤其是梵高自割耳朵的情节,以及梵高画作中强烈斑斓的色彩,构成了我对梵高的一种永久性的印象。
贰
两年前八月份的一个周末,上海新天地太平湖公园-"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现场,我终于如愿以偿,与梵高来了次近距离的邂逅,将沉淀在我心底近几十年之久的"梵高情结"完完全全地抒发了出来。
虽然展览现场没有看到梵高真迹,但展厅内由360度多屏幕投影与梵高画作相结合所营造的多维空间,加上影院级环绕音响,让你犹如置身于一场梵高的"画电影"之中。
观展者或站着,或坐在地上,或慢慢踱步,短短的三十几分钟内,每个人都静静地沉浸并感受着梵高眼中的世界。
当一幅幅熟悉的梵高画作跳跃在屏幕上时,尤其是看到梵高与其弟弟提奥的书信手稿时,让我瞬间回忆起少女时期看过的那本《渴望生活-梵高传》中的某个章节,甚至某个细节!
叁
这是一首写给梵高的歌。
在去观展的路上,一边听着这首《The Starry Night》(星空),一边听着Carol诵读她即兴翻译的这段直白、朴素的歌词,不断反复,一遍又一遍……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当初你想对我说的,众人皆醉你独醒。你伸出手想拯救身边的人,但他们却从不听你说,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做。或许有一天他们会倾听你……"
肆
轻柔优美的旋律,略带一丝淡淡的忧伤,其创作者及歌者为著名民谣歌手Don Mclean他将此歌献给了生前曾被人误解为"疯子"的梵高。
歌曲取材于梵高名画《The Starry Night》(星空),它唱出了梵高内心的苦闷与忧伤,也唱出了歌者本人对这个世界的无奈感叹。
据悉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纪念馆前,会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这首歌,让每位前去参观的人,透过这首歌曲感怀这位天才画家-梵高。
伍
【Rainbow按】
上述文字摘自自己早期写的一篇文章:
-参观"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现场
陆
【后记】
今天是我日更整整10个月的日子。
虽然这其间因某种特殊原因曾中断过1次,但最终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从2017年1月20日到11月20日,我在简书上共计发表了337篇文章,其中日更文章累计达299篇。
回望自己在简书一路走来的足迹,没有想到会在这棵树上结出如此丰硕的果实,尤其是完全没有想到过自己在这个时刻,以画梵高作品的这种方式来庆祝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几幅梵高的作品是我昨天看到简友念远怀人的一篇文章《梵高的烟火幻象》 之后,突然起意画的。从下午开始陆陆续续画,到画完最后一幅已是今天凌晨,签上日期时才发现自己日更已整整10个月的时间节点。
突然觉得在这个时刻,以画梵高作品的这种方式来庆祝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似乎是种冥冥之中就注定好了的安排,真的有些不可思议。
虽然"谢谢"这俩个字无以表达我的谢意,但我还是要感谢简书;感谢简叔;感谢我在简书上遇见的所有老师,尤其是在简书上带我走出"绘画小白阴影"的三位绘画老师:铃铛子老师、苳航航老师和心蓝老师;感谢一直以来关注我、并阅读我文章的简友们。
谢谢!干杯!
柒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
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但是总有一个人
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这团火
然后走过来
陪我一起
— 梵高
附上两张自己早期画的梵高作品:
梵高是我最爱的画家,我对他怀有一份特殊的情结与敬意。在遇见铃铛子老师之前,我只有远远欣赏他的福分。
于是我决定临摹梵高的这幅画,并将它献给我的绘画启蒙老师-铃铛子。
一幅《The Starry Night》献给老爸!I miss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