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1
大家好[太阳][太阳],继续共读有关衰老:
人们多年来对世界各地的许多所谓的长寿之乡进行了研究发现,长寿的因素的确有一些共同点,如生活压力小、环境污染小、粗茶淡饭和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等。有人甚至据此总结出“抗衰老食品目录”或“百岁老人长寿秘方”。但是,人们同时发现更多的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点。即便是生活在同一环境,拥有相似的生活方式,有的人(他们甚至有许多不良嗜好)就是要比其他人活得久,甚至长命百岁。这些人是不是有着先天带来的长寿基因(用中医的话说也许是元气最足)呢?的确,遗传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有时还是决定性的。
意大利和芬兰科学家最近声称发现了一种新的与长寿有关的基因。他们研究了185名芬兰百岁老人,结果发现,体内含E-4染色体的老人与长寿无缘,而不少百岁老人的体内含有E-2基因变异体。它有助于增强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能使大脑和各器官之间更好地传递生理资讯,使机体细胞和组织更有效地抵御疾病的袭击。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科学家普遍认为,主要是载脂蛋白E2基因在对人的寿命起延长作用;在我国,杨泽教授等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长寿老人体内的载脂蛋白E3比较多,占到了80%~90%的比例,这也是广西巴马长寿老人的遗传标志。
既然有长寿遗传基因,那么有没有短寿或衰老基因呢?我们知道P 53被称为基因警察,当其发现癌细胞时会报告给P 21基因,而P21基因则可令癌细胞程式性死亡,因为它负有清除不健康无用细胞的责任。当人变老,大量细胞因氧化压力而受损时,这些不健康细胞也在被清除之列。当这种被清除和被命令程式性死亡的细胞(不一定是癌细胞)多于新生细胞时,人体来不及补充,积累下去,离生命的尽头当然也就不远了。那么,实际上,这种基因的清除作用也就等于像衰老(短寿)基因的作用一样了。如此说来,很多在生命晚期使人衰老的基因,在早期却是抗癌和维持生命活力必不可少的,只是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达。所以很难说哪一种基因就是绝对的短寿或衰老基因。
既然寿命是多基因和多种方式的调控过程,让人长寿的思路,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
1、直接促使长寿基因发挥作用。但有长寿基因并能很好表达的人,毕竟只有少数,也不可能采取优生优育的办法,让具有长寿基因的人多繁殖后代。因为当其得到“寿星”桂冠时他早已超过了生育年龄。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找到长寿基因之所以让人长寿的秘密,从而人为的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使我们最大限度地接近预期寿命。这其中就涉及正确的优质营养品的补充。
2、从反面入手,抑制那些促使生物寿命缩短的基因,也可以让人长寿。但是事实并非总能尽如人意。试验证明,调控和抑制身上的衰老基因,以求其长寿,寿命确实延长了,但只是像个植物人一样长期昏睡,我们难道需要这样没有质量的长寿吗?
基因不仅与长寿相关也与生命质量相关,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给生命以时间,给时间以生命”口号的真谛所在。我们要的是一种高质量的生命——既要活得长又要活得好、活得有生气。
衰老与长寿基因有关系,那么是否意味着基因决定一切呢?衰老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下节课从遗传学角度探讨过早衰老的原因。
待续……
人人健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