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龙场顿悟,领略了格物致知的宗旨,从此明白: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有了龙场悟道的这一所悟,才有了后来王阳明“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观点。
王阳明继承的是陆九渊“心即是理”的思想,他反对程朱理学“格物致知”追求至理的方法。
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因此他提倡“致良知”,从人自己的内心中去寻找“理”,发现“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精秀,“人人可以成尧舜”,“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王阳明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行应是合一的,这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也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行后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