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习录》里有一段关于“心即理”的论述。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对此,先生回复的那一段话真是精彩绝伦之极,反复研读多遍,仍不敢胡乱释意,只是照自己的理解用在自己的生活里而已。
先生说“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还针对徐爱的疑问进行举例论证,举了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的例子,没有讲恋爱之情。我想着将“心即理”推广到恋爱之情,倒也很有意思。
2
和一个成熟的男人谈恋爱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他会在过马路的时候,拉着我的手;
他会在压马路时,让我走在道路内侧;
他会在每个月的那几天为我煮上红糖水;
他会在每个节日里请我吃饭、送上礼物;
他会在我不开心时,任我发脾气,从不还口。
这种无微不至真是让我毛骨悚然,总是有些不自然。
两个独立生命个体走到一起,连性别都不同,刚在一起没多久,却对你的需求把握到位,无孔不入。原因只可能有三个:要么学识修养很高;要么阅女无数或对前一位用情很深,实践出真知,才有了现在的驾轻就熟;要么他不是直男。
可惜,无论哪一样,都不能作为真爱的证据。爱情不是礼仪,就是把绅士的全套礼仪全部把握精通,他不爱你,没有要和你共度一生,又有什么意思?这种无根之枝叶,时间久了便会枝枯叶败,蜻蜓点水,不走内心。
如果仅仅是为了尽义务而绅士,那不过是外在的于事事物物上习练,和台上的戏子何异?
3
再有一种人,你不和他在一起,他说活着没意思想去死,你说“你看,他为了我,连命都不想要了,这还不爱我吗?”
亲,这不叫爱情,这叫心理素质差。就像张学友《情书》里唱的,“他曾为了你的逃离颓废痛苦,也为了破镜重圆抱着你哭;啊可惜爱不是几滴眼泪,几封情书”
有些人的爱情,只是要感动自己,所以做出些感动人的样子。和你谈恋爱会这样,和别人也会。他是他爱情的导演、编剧和演员,无论和谁,总要上演这样一番惊天动地。感动了你、感动了自己,感动得自己都相信这是爱情了。
如此委屈自己和他在一起又有什么意思?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趁着时候尚早,及早抽身吧。
4
直到遇到他!他不懂浪漫,没有套路。
有时候,我都不知道他爱我什么?直到后来:
他不知道压马路时让我走内侧,却经常在马路口等绿灯时,千叮万嘱“就算是绿灯,也要慢点,因为有些司机会抢行”;
他不知道套路,却有求必应,买我爱看的书给我、规划着以后的书房;
他记下我提的每一个要求,“奥,原来是这样啊”,一点点学习、进步;
他是牛脾气,遇到事情总是一根筋,知道了他这样会伤我的心,于是在手机锁屏里写下座右铭“不和她吵”。
他不知道套路,可以学啊!他就是所有的套路都不懂,我一样会有和他共度一生的勇气,因为我知道无论将来遇到什么事情,他总会和我一起建立新的应对体系和属于我们自己的套路。最浪漫的事,就是两个相爱的人一起成长、磨合,慢慢把“不知道”变成“知道”。
5
如同树木,真爱你的心便是根,许多有爱温馨套路便是枝叶,需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再去种根。
有了这个根,我可以和你拥有所有温馨;没有这个根,空有些枝枝蔓蔓,总是有种一拳打在空气里的感觉。
遗憾的是,我们常常只能看到枝叶,看不到土地下的根。根不能看到,被泥土遮拦,唯有用心去体悟。心不同,感受到的就不同,同一件事,见仁见智。譬如学得好不如嫁得好,有人看到了嫁得好或娶得好能少奋斗几年,有人看到了婚姻是自己的、是一寸光阴一寸光阴走过的。再譬如结了婚之后,有些傻女人会将别人的老公和自己老公比较,指责自己老公,“人家过节送老婆了项链,你就说了句节日快乐”,其实她忽略了这许多年自己老公连厨房都不让她进;“人家老婆都不用下厨房做饭”,其实她忽略了自己老公从不和她争论、凡事顺着她;“人家老公什么都让着她”,其实她忽略了自己老公每次走在路上都要牵着她的手。
寻找真爱问题的本质并不在于,他让不让你下厨房,你能不能养尊处优,他有没有送你花,他牵不牵你的手,这些表象、直白的东西,而在一颗心,在于面对你的需求,他的反应!是改变,还是不理解进而我行我素。
怎么才能体悟得到这颗心呢?
在心学里,就是要靠每天的格物致知,去诚意明心。只有自己能够抛开功名、利禄、虚荣、金钱、色相的浮云,擦干净蒙尘的心,明心见性,诚其意,“此心纯乎天理之极”,才能找到真爱。毕竟爱情是两个独立健全灵魂的契合。自己的心尚且不成熟,又怎么和另一颗心契合。
真正的爱发自心性的本源,根深则叶茂,叶茂则色荣,寒来暑往,冬来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景,春至有“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朝气;夏来有“晴川历历汉阳树”的繁茂,秋至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迷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天长地久。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