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昨天和老妈视频聊天,她又说出了这句话。
这是我印象里爸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没有之一,即使我现在已经上了大学。
无论是小学,还是高中,甚至是大学,这句话一直在我耳朵旁环绕着。
父母是有很多道理的,这也是我的印象之一。
每次和父母聊天,他们的口中总是可以说出各种各样的道理,小的层次有一天中的饮食习惯,大的则能关乎到个人生存。
那些充斥在生活各处的大道理,说真的是多多少少影响到了我,其中也包括了我对于这些道理本身的态度。
在不同的阶段,我是有不同的态度的。
在小学阶段,我对此是没啥感觉的。
对于父母说的道理,基本上是不怎么放在心上的,毕竟还小。
但是上了中学之后,对于父母口中的那些话,我开始变得有点不耐烦。
因为我发觉这些话已经听过很多次了。
就像即使很好吃的糖果一样,吃一两次是享受,但是吃多了之后,带来的却是各种不舒服感。
那些道理也是这样,当我开始意识到这些话出现得足够多了,之后每再出现一次,就会加重我心中的不耐烦。
就好像那句“好好学习”,很多次跟爸妈聊天,尤其是我妈,总能扯到学习上面。然后一扯到学习上面之后,就肯定会出现这句话。
然后毫无疑问的,都会让我产生一种厌恶感。
另外这种厌恶感除了由“好好学习”高频率的出现引起之外,还有一种因素。
那就是不理解,我总觉得他们把学习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
每次考完试出成绩之后,我的成绩都会经过爸妈的检阅,然后这就会出现两种情形。
有个前提就是成绩是会影响到心情的,有好有坏。
第一种是我考好了。这倒没什么好说的,无非就是我心里过得去,爸妈看着成绩也能接受,美好的收场。
另外一种就是我考砸了。
当我面对自己那个难以接受的成绩单的时候,虽然我不至于伤心到哭,但也会多多少少受到一些影响,变得不像平时那样自在。
所以,连我自己都不能接受的成绩,爸妈肯定也是不能在心里过得去的。
然后这会的气氛就不同于以往的轻松,反而有一点无言的压抑。
通常这些情况老妈都会打破沉默,但是这并不代表气氛会变好。
因为老妈说的那些话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句:
下次考好一点,考试的时候细心一点,不要这么粗心。
还有一句就是
学习要认真点。
这在我看来又是那句
好好学习。
要知道通常这个时候我的情绪都是相比平时是不好的,当我听到这句话之后,所产生的效果就像火上浇油一样。
于是我的心情变得更差了,甚至有的时候会喊出那么一句“有本事你们来考”,然后就不等他们有所反应,就走进自己的房,并狠狠的关上房门。
现在看来这真是糟糕的收场。
不耐烦是我对于“好好学习”的第二种态度,也是到现在为止历时最久的。
第三种态度的出现是上了大学之后。
因为在我经历过高考,在出成绩那天收到那些并不让我满意的成绩之后,在我因为成绩去了一所并不能彻底满意的学校之后,我的态度变了。
以至于我总是想如果我能做到“好好学习”,就不会让自己体会到去了一所自己不满意的学校的不舒服,而且这些不舒服还有很多。
但是转念一想,若是自己没有这些体会就不会认真看待那四个字。
不过没有体会的前提好像就是自己意识到了那四个字,所有事情真的是一环扣着一环。
但不管怎样,我知道了“好好学习”这四个字的重要性,也开始理解总是这样对我说的老妈。
其实总是跟我们说大道理的,并不只有我们的父母。还有我们的其他一些亲戚长辈,老师,同学以及朋友们。
亲戚长辈们说过的道理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珍惜现在的生活。
老师们很显然就是对我们说”好好学习,有好成绩,分班的时候能去好一点的班,最后能考个好一点的学校,有个好的前途“。
同学们、朋友们口中的大道理则是各种各样的。
我一直很认同这么一句话,“存在即合理”。因为能在时间的筛选中留下来的所有东西,都是有它们自身存在价值的。
那些道理我认为也是这样的。
只不过很多人在当时都是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价值的,很多事情都是要我们亲身经历过才会懂得的。
我们一边经历,一边成长的同时懂得了一个又一个道理。
这些道理可以说是对经历的一种总结,把我们无法细说的经历浓缩成廖廖几个字、几句话,很简单,但又不简单。
同时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难以第一时间把别人对我们说的话放进心里,无论是父母长辈,还是同学朋友。
另外就是因为心里的位置是为我们自己准备的。
我们与爸妈他们之间的差异就是看待事物角度的不同,但他们的确比我们经历得更多更久。
所以面对这些差异时,面对那些尚不认可的道理,我们不用急着否认。时间久了自会分晓它的价值与否,给彼此一些时间空间去体会去经历。
最后
其他人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爸妈口中的“好好学习”是藏有一种期望的,那就是以后可以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