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寒假不是用来休息的,而是用来反超的

任何考试结束都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恰恰是真正自主学习的起点。要怎样学习,才能练成学霸?清华双胞胎姐妹花分享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供大家参考,愿大家从中汲取到奋斗的动力,向理想学府进发。

        1. 坚持不懈

        在学习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真正的成功都是积累的结果。不要说什么“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即使是0%的希望,也要尽120%的努力。

        不坚持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功。只要高考交卷铃声还没有响起,任何一个人都有创造奇迹的机会。你只要拼尽了全力,即使最后失败了,也不会留下遗憾,而不会后悔。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与成长轨迹,是难以比较的,再加上太多的运气与偶然,结果是否如人意往往难以预料,我们要做的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义无反顾,风雨兼程。

        我们相信一切付出都会有回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2. 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可能有很多事情会干扰你,但你自己要坚定,不松懈。

        比如,每个大年三十,我们吃完了饺子就看书;大年初一当鞭炮声响起的时候,我们还在做题;除了要输液,我们没请过一天的病假,即使是输液,我们也会在输完液之后立即赶到学校,哪怕还有最后一节课;即使在坐车往返回家的路上,我们也依然在看书。

        在清华,大多数人都有类似的经历,现在想来,这一切貌似很疯狂,难以坚持,但有些路,走过了就不觉得有多么曲折;有些苦,咽下了就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一些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在意志坚强的人看来,也不过就是平平。

        这样的生活,开始是约束,后来是习惯。因为有信念的支持,你只会向着你的目标不顾一切地奔跑,不知疲惫。不是只有学霸才具有这样的能力,任何人都有,只要进入了那个状态,你就会理解其中的世界。

        十载寒窗,说说很长,过过却很短。人的潜力总是无穷的,你不去激发,就永远不可能超越。

        3. 拼搏无悔

        在清华,永远不要说你已经尽力了。

有人说,清华学生身上有一种让人十分敬畏的精神力量,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目标放弃任何诱惑。那里人人骑的都是飞车,走路都像小跑。上课时间几乎没有学生在外面走动。考试前几周,两个图书馆,六个教学楼,几乎每个教室都有人自习。清华校园很美,是全球十大最美校园之一,是亚洲唯一一所入选的学校,可惜那里的学生没时间欣赏。

        没有被汗水洗礼过的青春是不圆满的,没有燃烧过激情的人生是饱含缺憾的。高考在人的一生中越来越不占有决定性地位,你收获的不仅是高考成绩,更是那一段哭过、笑过、失望过、欣慰过的岁月。我们的学习生涯可以不成功,但一定要精彩。

        4. 相互促进

        现在回想,从小到今,如果没有对方,很可能就没有我们的今天。相互踩着对方的肩膀,我们才爬到了今天的高度。

        作为双胞胎,看到对方奋笔疾书,你怎么能放松得心安理得?除了拿起课本,你没有选择。在我们的心中,对方始终比自己水平高。不是我们想争个高下,是从小,就有人要把我们比个高下。每次考试后,成绩偏低的那个人都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想尽一切办法挤出更多的学习时间,这给另一个人带来深深的危机感。于是我们的学习时间越来越长,效率越来越高。

        记得初二的周末,我们一天只能学五六个小时,后来逐渐增加到七八个小时。初二的暑假就学到了十个小时。后来,干脆取消了休息的时间,一天学到了13个小时。我们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成绩上,高分对我们有极大的吸引力,与分相比,电视、电脑、手机、iPad对我们全都没有诱惑力。

        日复一日,觉得这样紧张的生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身处其中,也不觉得无聊或乏味。与别的孩子不同,我们时刻都了解自己的对手在干什么,与对手的差距时刻逼迫我们保持紧张。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我们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对方。这是真正的双赢。

        5. 不一样的假期

        假期不是用来休息的,是用来反超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多人赢在了假期,也有很多人输在了假期。

        下面是我们一个假期的生活:早晨起床后,吃过早饭就开始了一天的学习。除了吃饭、上厕所以及饭后简短的休息,我们从早到晚都不会离开我们的学习桌。从数学到物理,从化学到生物,开学前,看着四本带有三种颜色标记的《教材全解》以及反复琢磨过的课本,我们感到的是假期过得充实的踏实与骄傲。

        当然,假期中不仅是做题,也有我们自己安排的单元测试,测试成绩不达标的单元都需要重新来过。

        这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开学以后,我们没有接受新知识的迷茫与痛苦,一切都已那么自然。这看似很恐怖,但对大部分清华学子,却是那么真实。看看那些连作业都没完成或最后抄完的同学,你就明白一个假期会造成多么大的差距。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领先不是因为他比别人多长了个脑子,而是因为他与别人早已不在一条起跑线上。

        6. 时间和效率

        提高成绩无非就是靠时间和效率。你可能看不起那些零碎的时间,但下面的数字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让我们来算一下。10个课间100分钟,中午饭后午睡前大约30分钟,下午2:10之前大约15分钟,晚饭后大约35分钟,共3个多小时,比一个晚自习的时间还长!

        还有,平时走路快一点,边走边思考下一步的学习计划或不懂的题,吃饭、睡前不磨蹭等,都可以节省出不少的时间。那些晚上熬到一两点,自以为自己很努力的同学,请问问自己,白天这些时间是否充分利用了?你是否在跑操后只顾尽情的休息而忘了学习?是否在期末考完后只期待着放假而丢开了课本?如果这些时间你不能好好地把握,那你晚上熬到再晚又有什么作用呢?

        也有一些同学可能觉得自己也没有浪费时间,一天到晚一直坐在那里,但成绩依然不理想。那是因为你没有时刻保持紧张。既然坐在那里,就要向你坐在那里的每一分钟要效率,比如课间,同样是10分钟,有人做了3道题,有人可能只做了1道题。

        很多人坐在那里真的只是坐在那里,这样即使你在那儿坐一天,又有什么意义呢?

        7.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很多同学相信“题海战术”,觉得题做的越多越好。不错,我们承认“题海战术”有一定的作用,那是对尖子生而言,但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管用。

        有人基础知识都还没记住,基础题还没吃透,就忙着去刷题,追求弄懂一些很难的题以炫耀自己的水平与智商,殊不知,一个不牢的基础,会让你在关键时刻功亏一篑,全盘皆输。即使有些同学,在最后的模考中,凭借题海战术占有了一席之地,也多半会在高考的时候被打回原形。

        不要指望高考所有的题型你都刷过,总还会有你没遇到过的问题。基础知识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做题练的是能力而不是记忆。机械地背题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也有很多同学不愿意做改错这样枯燥、毫无挑战性的工作。他们觉得他们会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会根本不管用,得分数才是硬道理。

        再一个拉开我们差距的就是课堂。在这种事上,不要过于自信。不要觉得自己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不要看不起老师强调的那些貌似愚蠢的错误。相信自己不会犯错的人其实恰恰是犯错的人。

        8. 独立思考

        清华大学饭桌上有这样的话:“只要方法正确,总会有突破瓶颈柳暗花明的那一天。”那为什么有些同学看起来付出了很多,却成绩平平?是不够聪明吗?是缺少天赋吗?不,那都是借口。

        部分人之所以这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思考和回顾的重要性。他们要么一天到晚忙着做题,要么一天到晚忙着问题,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了大量的表面功夫,自己确实很累,但没有丝毫效果。因为他们永远在接受别人的思想,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的人只是“纸老虎”,题目一旦发生变化,就现出了原形。

        随着年级的升高,题目的增多,他们会不堪重负,越学越吃力,最终往往会归结于自己太笨了而放弃。

        9. 远离借口

        有的人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他们从来认识不到自己错了。每次考完试,他们总会有找不完的客观理由。

        比如考完试一想就明白了,但当时就是没反应过来;我本来写对了,后来又改错了;收卷前我发现这个题错了,但我来不及改了;只写错这么点,扣这么多分;我只是过程不严谨,结果是对的,但老师没给我分;还有人考完就改分,说这个地方不该扣,那个地方也不该扣;为什么我们写的一样,我被扣分了而他没有等等等等,往往还说的那么理直气壮,或很委屈。

        其实这些全都是借口。有的时候考得不理想确实是有偶然因素,但偶然中一定有必然,一味的寻找偶然因素就会忽略必然因素。不要永远把错误的原因推得离自己远远的,说我没有错,是运气不好。如果你真的都是对的,那你怎么还有进步的可能性呢?

        还有一种借口,说我都会,只是粗心,说的还很自豪,但我们的老师告诉过我们,那根本不是粗心,那是学艺不精的表现。纵使你有一万个理由,在高考面前,他们也统统与不会等同。

        至于发烧、缺少睡眠这样的理由,在高考前也同样可能出现,但高考绝不会因为你个人而推迟一分钟。

        更有甚者,居然抱怨老师教得不好,但你知不知道或许老师对你的付出比你自己都多。

      10. 弥补弱科

        在高考的战场上,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偏科,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谈一下我们的感受。

        首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主抓语数外,其余各科齐头并进。如果出现薄弱的科目,要及时补救。比如,在高一的时候,我的英语比较薄弱,英语甚至有一次考到了120。在班主任的提醒下,我在假期开始补习。那一阵,我每天拿出六个小时学习英语,仅一个暑假,我背了15篇英语作文,背完了考纲中所有单词,做了近50篇完形填空,近250篇阅读理解。开学后,我的英语成绩提高了20多分,真正告别了英语弱科的历史。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短板效应”,其实总成绩往往不取决于你的优势科目,而取决于你的劣势科目。有人可能每一科都不是年级最高,但总成绩照样排第一;有人可能在某一科发挥格外突出,但一门排名总不过百的学科就让他永远与第一绝缘。

        最后,祝大家寒假学习顺利,为进入理想的学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