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爱打人”的孩子,父母应该如何教育?

作者:毛志杰

导读:播求在拳台上“攻击性”十足,在拳台下却又亲切谦和像个大男孩,这样的性格几乎完美。他的成长经历对于教育“爱打人”的孩子十分有借鉴意义。

播求,泰拳第一人,战绩辉煌!

很多人都对播求的成功颇为好奇,那么多泰拳手,为啥播求能脱颖而出呢?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播求的性格特征与生活经历,就能知道答案。

而这样的答案对于我们的家庭教育有启发作用。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攻击性”受遗传因素影响很大,影响值高达48%!

播求就有遗传的“攻击性”倾向。

泰国是一个崇尚泰拳技击的国家,其民族血液内就留着“攻击性”的基因。

而播求的父亲还是一名出色的泰拳手。

仅从遗传方面,就为播求泰拳冠军路奠定了基础。

所幸的是,泰国又是一个崇尚宗教信仰的国家,很多人从小都有出家修行的经历。

信仰对于人暴力方面的有着修正作用。

所以,向播求这样的的泰拳手,虽然都有着“攻击性”的遗传基因,却没有“遇佛杀佛”的虐气。

播求在拳台上“工作”时,大杀四方,而在拳台下表现的像个“乖孩子”,亲切谦和甚至略带孩子气。

这才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性格。

播求的生活成长经历给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孩子从小都具有“攻击性”,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孩子的暴力倾向。

其实,每个孩子出生都不是一张白纸,都带有遗传基因信息来到这个世界。

而对于这些带有暴力倾向的孩子,父母的教育手段出奇地一致:以暴制暴!

殊不知,这恰恰助长了这类型孩子本来就具备的暴力倾向。

他们会认为,暴力是有效的。父母的暴力可以制服自己,那么自己的暴力就可以制服别人。

于是陷入到暴力的恶性循环中,长大以后的人生的确令人担忧。

但是,对于这类型孩子的教育的确令人伤脑筋。

那么,如何教育才能对孩子遗传的“攻击性”倾向有所改变呢?

当然,如果能向播求他们一样有一个信仰是最好的方法,“信仰”对人心理、精神的影响是巨大的。

退而求其次,我们也可以发展对“攻击性”倾向有平抑作用的“兴趣与爱好”。

早在古罗马,杀戮是其民族特征,但是他们同时发展音乐、雕塑、美术、哲学这些修复人性格的艺术。

古罗马军队横扫欧洲的同时,其艺术堪称一个时期的顶峰。

所以,对有攻击性特征的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打骂,也不是说教,而是有意识的让他学习与音乐、绘画、棋类等有关的艺术或技术。

人就是一个平衡体,只有各方面平衡发展了,才能健康成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