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只是因为疾病而难以控制自我的普通人。众生皆苦。你我他,精神病人都面临着人生各种劫难,请相互理解,用善意为本就行路难的他们建一座桥吧。愿每一个生命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影片《一念无明》展现出精神病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困境,古往今来,精神病人是一群异类,疯子,正如父子居住的逼仄的住处,社会给予精神病人的宽容不多。这样的故事正在现实中发生。
(温馨提醒:有剧透,不合适的朋友请直接划到文章下方)
01
电影中曾志伟饰演的父亲接到医院的电话——他的儿子要回来,作为父亲却不欣喜,皱眉问道为什么放他出来,但医院要求让儿子出院。
没办法,父亲在床上藏了一把斧头。
余文乐饰演的儿子几年前在躁郁症发作时,冲动杀死了亲生母亲。这便是本片残忍而沉重的开端。
多年来父子第一次见面,父亲脸上没有喜悦,不知道说什么,更谈不上给一个久违的拥抱。
他们回到父亲逼仄的小出租屋里,抬头可见邻居提防、恐惧的眼神,无一不在提示患精神病的儿子回归社会后生存空间之狭小。
比过街的老鼠还要惹人嫌啊。
一个精神病人,又是一个杀人犯,无异于没有人性的不定时炸弹。
02
儿子试图抗拒这标签。
他回归社会的第一件事,去参加好友的婚礼,然而人们在他身后议论,审视,昔日好友也显得尴尬、生分。
西装笔挺地去面试,也因为精神病史被婉拒。
他似乎没有被打倒。约人打球,和邻居的孩子在天台种植物,和父亲像哥们一般打趣。
父亲惊讶而欣慰,却不知道他在转身后便吐掉了抗精神病药物,面容瞬间疲惫无神。
他一直在找自从住院后就再没联系的女友。相会时,他熟络体贴,喜上眉梢,全然不提那些破碎的过往,然而次日,女友却带他到教堂,在众人面前声泪俱下地控诉他“赶走他心中的魔鬼”。
原来,那些标签“杀人犯”“精神病”已经融入血肉之中,怎么也撕不掉,会变好只是单纯的一厢情愿。
不是他不够坚强,只是这社会对精神病+躁郁症的容忍度几乎为零。
听说吃糖,心情会变好。于是他在便利店往嘴里猛塞甜掉牙的士力架,却不停掉泪,无法控制地流了满面。
众人围着他拍下视频发到网上,好像他就是动物园一只供人参观的猴子。
一个正在发泄苦楚的人,却被人当作精神病发作,让他又一次走上舆论的浪头。
他是因为精神病史而没有坐牢,但世人的冷漠,给他判了无期徒刑。
03
回到从前永远是场天真的梦。
所幸荒废自己,白天黑夜都躺在出租屋的床上。
镜头常将两边的墙摄入其中,给人一种围困感,也暗喻着他的生活——在歧视中艰难地求生。
经过便利店一事,出租屋的人也认为他很危险,几乎一致赶走父子俩。
之前父亲说:“这个社会有病,把你留在这里是为了保护你。”或许可以理解为社会也存在着叫做”偏见“的病。一种不由分说的病。
电影名”一念无明“属于佛家用语,出处可能是:”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因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无明的意思是看不见,不清楚,当你一个念头并清楚,却凭借着既有的经验继续去看,因为人难免会依赖已知,害怕未知,但一昧让世俗经验去领导我们的看法,心智就会变得庸俗腐败,而不知不觉中进入”无明“的状态。
纵观全片,似乎只有那个邻居的小孩子毫无芥蒂地亲近他。
纯洁的孩子,尚未习得世俗眼光,他相信用心灵看见的。
在别人对他的往事不可饶恕之时,孩子用陪伴与关怀让他的生命留存一些活下去的温暖。
04
孩子问:“为什么我们种的植物会枯掉?”
他说:“因为它们没有适应。”
“那我们就让他适应。”
活下去,请努力活下去。
影片最后,父子来到野外。电影前半段在小出租屋里,“门框”这意象出现过较多次,提示两人的关系被束缚、充满紧张感,而电影最后,他们坐在大自然之中,象征着两人关系平和。
透过枯枝,一只鹰在自由滑行。
父亲淡淡道:”回去吧。“生活还是要继续。
镜头透过枯枝,一只鹰在暗淡的天空中滑行,画面给人说不出的味道,但气氛上轻松了一点。
”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这段话出现在电影中,来自经典《小王子》,这句话简单意无穷。
相信它对于所有人都有振聋发聩的意义,如果每个人去用心去看清楚,而非用世俗偏见去定义他们,我们便会知道,精神病人只是因为疾病而难以控制自我的普通人。
众生皆苦。你我他,精神病人都面临着人生各种劫难,请相互理解,用善意为本就行路难的他们建一座桥吧。
愿每一个生命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作者的一些题外话:笔拙见谅,如果有错的地方,欢迎指正,如果可以更好的地方,也欢迎指出来我们一起探讨。下一次,大概会整理曾在某精神病院的实习两周的所见所感。未到那儿实习之前,我也对精神病人充满恐惧、抵触,而后在与他们的相处中,改变了原来一些根深蒂固的看法。如果你想要了解得更多,继续关注我啊。
我愿意做你们的树洞,有什么故事和无处抒发的烦恼,也尽管告诉我哦。
想要电影链接的小可爱,关注我,回复“一念无明”就可以收到链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