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经过一个月,我才俨然读了它的三十多回,对于整部巨著,我是不敢妄加推辞的,但仅仅读了这前三十多回,心中便是无限感叹。
我之所以读得如此慢,是因为我对当时历史是没有什么过多的研究和学习,书中又出现了那些难以理解的词句,即使有些内容用百度搜索也没有什么结果。人物出现繁多,人名难以记住,我不禁渐渐的失去了读下去的信心,但是似乎总有那么一种情愫使我读下去。
首先,对于曹雪芹,《红楼梦》初期中对于府院的描写可谓是富丽堂皇,与后期贾府的败落形成鲜明对比,他这种利用名望家族从鼎盛到衰弱反映了一个朝代的兴盛衰亡的手法虽然不少见,但能这般隐蔽而又入骨的呈现在各个方面,不得不称之为名著,其中许多情节如《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宝玉初试云雨情》等都大胆的写到了那时难以启齿的情节,其勇气于今天来说也是可鉴的。
不但如此,他的文学造诣可谓是到了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境界,在作品的初期我最喜欢的一回是《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一回中,写到了为园林亭榭赠名,所用之词之句都十分精美,细细读他描写大观园里的美景的文段,所见之景跃然纸上,所闻鸟语伴在耳边,所嗅花香弥漫在鼻尖。
最后他描写的人物,楚楚动人,形象逼真,我所读到的宝玉、鲸卿(《红楼梦》初期贾宝玉的挚友)、黛玉、宝钗……面目清秀可人,举手投足之间似乎都呈现于眼前。
我喜欢电视剧《新版红楼梦》中的一首原声歌曲《可叹》而对于曹雪芹这样的学者,他的遭遇,他的文学,的确可叹!
书中作为瞩目的要数贾宝玉,这样一位温文尔雅谦谦君子的形象,是迷人的。他口中说,他自己是混浊东西怕脏了姐姐妹妹的眼,而女儿是纯净的造物,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听他这般一说,是个女孩都会开心红了脸,可在当时那样一个男权时代,这样的妄言想必是无人敢说的,书中开篇就提到了他的尊贵地位,诚然,在他的房中竟是没有这样威严的。他爱与女孩处在一起玩,因此也有了许多奇怪的癖好,我是十分好奇宝玉为什么喜欢红,更甚致于他喜欢吃女孩嘴上的胭脂,即使是在现在也令人咋舌。他与他的好友也处着非一般的关系。整日的不学无术也令父亲贾政厌恶他,但宝玉在大观园的那套说辞却令人十分欣赏。宝玉的这一形象也便是那时许多人的影子。历史总是螺旋形上升的,而现代人中也不乏宝玉这样的人。
王熙凤这样一个人物,于今天无非是一个女强人的设定。她做事情有条有理,令人敬佩,但同时也令人畏惧,她心机如麻心狠手辣,手中断送过不少人命,也拥有着许多不义之财,这样的人是没有好结局了。她同样也是今天社会中一群人的一个小小缩影。
封建的礼仪之繁琐也是时代严重滞后的原因,铺张浪费,在秦氏的葬礼上显露无疑,这些礼仪带着强烈的宗教信仰,被批判却又被掩饰。
情感主线在小说中也是跌宕起伏,最后是悲剧的。宝黛两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有情人终不成眷属的情感波折,无奈又虐心。
《红楼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今天看来犹为熟悉,也许我们便是他们,他们便如我们,人性的七情六欲在书中尽现,曹雪芹经历过鼎盛,结束于衰亡。他的这部小说将当时封建的腐败批漏无遗,《红楼梦》是有早版和后版的两种版本。早版中,关于秦氏之死是遭议认最为激烈的。早版作品中写秦氏是死于乱伦之恋,而后版中写她是死于心病,积郁而亡。曹雪芹对于这一人物形象的改变是出于何因?两者又变化如此之大是为何?也许,曹雪芹对当时社会还人存在着些许希望,对于人性冀存着善心的。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仅我个人观点,请读者指出不当之处,谢谢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