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读完《三体》之后

      历时5个多月,终于看完了《三体》全集。总想写点儿什么记录一下自己的感受,可奈何文笔拙劣,自知所写的不是读后感,而是一篇不折不扣的流水账。但为了避免仅有的一点儿感触稍纵即逝,姑且直接对内心所想做原文记录。

      这是一部很“中国式”的科幻小说,小说不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也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小说未对善恶之分有多少着墨,更多的是讲述两个文明面对茫茫宇宙以及自身生存时的无奈与挣扎,同时讲述了人类社会面对危机时的恐惧、反抗与分歧,以及每每在关键时刻靠少数人的果敢坚毅、智慧以及机遇拯救人类免于灭绝的故事(尽管最终的结局,太阳系人类几乎绝灭。另有一小部分人类,在此前飞向了宇宙深处,成为了“银河系人类”)。小说想象瑰丽,随着情节及时间轴的推进越发意境宏大,通篇融合了对于宇宙的思考。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么宇宙中有共同的道德准则吗?有道德的人类文明如何在这样一个宇宙中生存?宇宙的终极状态又是什么?这些看似是空想,却深深地扎根在人被卷入历史困境时的切身境况之中。

      小说分为三部,通过红岸基地,古筝行动,面壁计划,阶梯计划,末日之战,黑暗森林威慑的建立,“万有引力”号启动引力波广播,三体星系的毁灭,太阳系二维化等重大事件串联起了小说的主线。

      “物理学不存在了”“那大部分人的人生都属于偶然”“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等小说中的经典语句让人印象深刻。相信对于大多数人已有的关于宇宙的想象,都会形成近乎触目惊心的反差。

      为了对于小说的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我在阅读过程中搜索并了解了大量书中隐含的天文学和物理学知识。明白了“三体问题”为什么“在数学上不可解”,以及黑洞无法吸收光,无法改变光的速度,只是改变了光的波段和波长等一度引发了自己对于宇宙中天体的运行规律的浓厚兴趣。

      回到小说想要表达的主题,刘慈欣站在一个难得的位置上,从科学的角度审视人文,用人文的形式诠释科学。他超越了传统的道德主义,以惊人的冷静描写人类可能面临的空前的危机和灾难,提出了会被认为是极其残忍的各种解决方案。在这样一个终极的高度,刘慈欣涉及了信仰的问题。未来、理想、乌托邦,这些人类永恒的心理需求在不同的时代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在宇宙大爆炸和坍缩的背景下,光年和基本粒子的尺度上,他探讨了信仰会采取的形式,与科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三体3·死神永生》中还有一种信仰的隐秘形象,那就是人类自己,人是人自身的救世主。在这里,流浪是向外寻找宇宙,从中发现与拓展人类生存的意义的核心象征。

      小说叙事庞大,人物众多,如果做更深入的挖掘,相信还能读出更多的含义。希望有共同兴趣的朋友一起参与进来,我们来共同讨论。

赞  评论  转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