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觉得当女生当教师特别好,工作很轻松。我一开始也是这么觉得。但当我真正踏入教师岗位的这三年,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第一年,失望期。
我大四一毕业,就顺利通过了教师招聘考试,成为一名正式编制的教师。刚刚经历完拼命苦读和面试压力的我,觉得是该轮到自己好好松一口气的时候了,这样才对得起这么辛苦熬过来的自己。
我当时想象中女老师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每天早上打扮美美得出门;在学校里给天真可爱小朋友们上课;一下课就回家;晚上健身、遛狗,做自己喜欢的事;每周末开车去周边郊游………
然而现实是:因为学校离家远,不得不早起,匆匆忙忙吃完饭后赶紧出门,根本没空化妆,基本素颜;课堂上与那些个“小刺头”斗智斗勇,面目狰狞;下课后忙着改作业、写教案、做材料、处理学生问题;万一下班后遇到开会或者留学生谈话,再遇到堵车,晚上到家基本已经精疲力尽瘫倒在床上,早早睡觉“续命”了。刚开始有好几次,23岁的我,被我那个班上的8岁“班霸”弄哭。原因是,无论我严厉批评他,还是费心奖励他喜欢的礼物,他都依旧调儿啷当,还当着全班学生的面骂我“神经病”,我心里特别委屈,觉得没面子。那时候我觉得:这群孩子不过就是我的“过客”,只要学生安全,我照样领工资,何必这么认真呢?我首先是个女孩,然后才是老师,还是好好保养自己吧,生气容易长皱纹。那时候,我对我最初教师工作的想象感到失望。
第二年,迷茫期。
经历了第一年的失望期,我的心态逐渐开始变得佛系。学校的评优评先、学生的纪律管理、学生的成绩管理,我都“不求最好,只要不出事就行”。学生表现不好的地方,我批评两句,没效果,我也不多管。班风和成绩逐渐从我接班前的年段第二,一下子跌到了年段倒数第一。我每天忙于应付乱糟糟的班级管理,课后还要被“潜规则”———新人多干活:写简报、造各种做不完的材料………那个阶段,我经常在想:“我做这些事情,到底有什么意义?会提高国家GDP吗?完全是浪费时间,糊弄一下就行了。不要做太好,不然看我做那么好,下次还得叫我做。”没课的时候,我还曾经偷偷请零星假,偷偷去附近电影院和朋友看电影。我对我教师工作的意义,非常迷茫。
第三年,目标期。
人总是会成长的。这期间我也谈了恋爱,对方不是编制的老师。一路过来,我听多了:“你这样的条件,为什么不找个稳定工作的男朋友?万一他失业了,你还得养他……”三年来,类似这样的话,始终不绝于耳。我渐渐也开始没有了安全感,开始了对他能力的不信任,担心婚后的生活保障。分手与否,也纠结挣扎了很久,弄得自己很痛苦,导致工作也经常分心,效率低下。其实后来,想一想做好自己不是最重要的吗?我自己工作不出色,自己每天胸无大志,凭什么要求别人给我保障呢?若是换更好的一个男朋友,我配的上吗?若是我的伴侣事业上真的不如我,那至少我的事业有所成就,生活质量还怕什么呢?我突然发现,自己与周围优秀之人的差距。开始从心里面欣赏和敬佩那些兢兢业业的优秀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嘲笑她们“骂学生的样子真难看,声音真难听”。我开始用心关心班上每一个学生的表现,自愿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在孩子们身上。我觉得,好歹我得对我的工作要敬业负责吧。教学生管上,我不是在教别人的孩子,我是在教育我们祖国自己的孩子。至少,不能让他们毁在我手里,好歹让他们以后做一个正直守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合格公民。对于“毫无意义”的造材料,我也能很淡定的认真完成,并且视为锻炼自己解决问题能力和工作能力的一种方式。对于我自己,我开始嫌弃自己毫无特长,只会考试。除了教学之外,我开始重视自己第二技能的培养,多阅读,多练笔。我的目标越来越积极,并且清晰。
到如今,为师三年,我的心态已经和当初那个不成熟的自己有了区别。工作有目标,生活更有动力。五年之后,十年之后……我会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