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田村是婺源北部山区一个极普通的村子,我在自己的相册里没有找到车田村全貌的照片,下面这张是2017年秋天路过车田的时候站在马路上拍的,不完整,老房子在照片里看不到,照片中的房子大部分是近十年新盖的。
要是单就婺源旅游资源而言,压根就轮不到车田村什么事,来车田的游客大多是中途路过,在此停留吃饭,顺便下车看看,不会专门来,来看什么呢?如果走马观花,不是存心找茬,也确实没什么好看的。
游客们去的往往是婺源南边像李坑、晓起、清华这样著名的景点,他们会在网上看那些旅游指引,觉得要是不去那些景点就不能算到了婺源。
而其实所谓旅游景点更多的是用商业的角度揣摩消费者的心理,很多解说词牵强附会,听听就算了,千万别当真。普通的村子和凡俗的生活里,才能更准确把握一个地域的真实状况。
因为普通便没人关注,没有人为它在网络上写下连篇累牍的游记或攻略,别人的观感不会先入为主,你的所思所想不再是一场别人为你预演好了的剧情,一句台词,一个招式皆成套路,这怎么行,你是你,我是我,大路朝天,咱们各走一边。
我得让自己的大脑像一张白纸,不夹杂任何事先被别人灌输的成见,用赤子般剔透的眸子看待这里的一切,既然它不是景点,你就不会对它不抱有太多期望和幻想,而后来的每一个发现都好像是意外赚到了。
君不见,在那片空阔、辽远的苍穹之下,在寂寞的原野里,那些布衣百姓的凡俗生活,它们的前身今世,就像我在皖南那些偏僻的、无人问津的山村里的所见所闻,一样是有趣的。
我估摸着车田全村大概有两百来户人家,大多姓洪,这是徽州古村落的标志之一,就是聚族而居。百度吧上对车田村未作过多的诠释,只知道这是洪秀全的祖居地。据说,洪秀全祖先二十六世祖洪师敏、二十七世祖洪延寿、二十八世祖洪汉宗、二十九世祖洪古雅墓葬均在婺源。
车田村头有棵千年古樟,古樟下立了一块石碑,碑文记载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曾私访祖地婺源轮溪(今车田),并题诗一首祭祖:
如盖亭亭樟覆霓,专程祭祖到轮溪。残庐依旧莽荆发,故塾犹新鸡鸟啼。河曲流长翁醉钓,山祟峰峭月忧低。裔今壮志乘天马,大训堂开阅战车。
有时看着车田村民会端详一番,想从他们的脸庞上琢磨出一点洪秀全的影子来,他们的DNA里有没有不寻常的基因,但他们看去很淡定,这也不奇怪,洪秀全家族移居广东花都都是车田洪先祖十几代以后的事了。
类似的还有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也成了婺源的一张名片,新建婺源高铁站广场地标雕像是詹天佑,婺源最好的中学叫天佑中学,可能还有天佑路、天佑广场之类的。
而其实,婺源只是詹天佑的祖居地,他的祖父辈已经迁居广东,詹天佑出生地和儿时所受教育在广东佛山南海和美国。严格说,婺源拉詹天佑套近乎有点牵强。
洪秀全也是如此,他出生于广东花县,后来发生的一切大概还是跟这个地域有关,所谓淮南为橘淮北为枳,要不如何理解粤人的秉性,古有南越王,现有洪秀全、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直至现代改革开放,总不安于现状,总想为人先,人的秉性大多还是后天造就的,基因影响甚微。
下图是车田村边山上茂密的深林,当然,不是车田的什么地方都有。
我记得在广东,很多山上只是疏疏落落地长着单一马尾松或者桉树,特别是桉树,树干笔直,分叉很少,要长相没长相,要气质没气质,差不多从粤东到粤西再到广西、云南,无不如此。
据说当地人大面积种植桉树就是因为它生长快、周期短,来钱快。它对土地营养的攫取非常贪婪,桉树底下一片荒芜,没有了植物由乔本到灌木、草本、苔藓的渐次过度,失去了物种的多样性,对环境破坏相当大。至于说好看不好看,没人会在意。
下图是车田村的老房子,那天我正好走到一块低洼地,仰头看见山坡上层层叠叠的飞檐翘角,灰色的天空衬托出树木光溜溜的枝丫,真是有一种莫名的喜欢。
其实我也知道,一种东西的美学价值和适用价值是两种概念,徽派民居的美很多地方仅是外在的,细细斟酌,徽派老房子若按现代人的住房标准来看有一些缺陷:老房子通常比较大,给你一种空落落的感觉,窗子小,光线比较暗,于健康角度考量,这并不科学。
客观地说,如果纯粹就自然景色而言,婺源算不上是最美的,在中国西南云贵川三省有些地儿的自然景色美得不像话。
前段时间看了央视四频道《香巴拉深处》,具体位置大概是川西甘孜藏族自治州一带,但是,说回头,叫我去那儿玩玩我是很乐意的,但要是将自己的后半生托付给那里,那不可能,自然之美归自然之美,少有了家乡的温柔,这我得分开来说。
讲婺源的妙处是讲它的人文,比如,徽派建筑单单就外部形式上看,我以为是中国农村建筑中最漂亮的。这种由大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结合而产生的美真是天作之合,在中国农村真不多见。
你看那粉墙黛瓦,黑白相间,层层叠叠,簇拥在青山绿水之间,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得益彰,淡静而素雅,你从中感觉不到某些偏远农村那种凋敝的景象,也不会看到某些发达地区农村由于过度装饰所呈现出的媚俗与张扬,她就是那么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一如梦里老家的样子。
有些地方的建筑风格就有点夸张,具体哪里就不说了,看去如万国建筑博览会。有的门口杵着两条罗马柱,还要加一点中国元素,再盘上两条张牙舞爪的龙,屋顶是欧洲哥特式的穹顶,还没完,穹顶上面还要顶个不锈钢的球球,在灿烂的阳光下,泛着恶俗的光芒。我打心底佩服他们的想象力,不请房主去建筑学院当教授真是白瞎了。
你可能会说,我想这样,关你何事?这话说的不对,要是关起门来,那是你的事,但你在公共视觉空间里招摇,荼毒社会,不闻不问就是失职。
车田村是婺源鄣山乡政府所在地,大鄣山乡基本地形是东、北、西三面环山,向南渐次降低,全乡平均海拔估计在三四百米左右。南边由清华镇过来的柏油路在车田村分叉成Y字型,一条向北至卧龙谷,一条向西至古坦。
相应的是,大鄣山区域内主要有两条河流,由西流过来的一条叫轮溪(也叫古坦水),由北流过来的一条叫洪江,这两条河的名字,我问了当地很多人,都不得而知,最后,在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那儿才探知。
有意思的是,婺源的大小河流,你问当地村民:这河叫什么名?他们不是摇头,就是叫大河、小河。好像不在意河流的名称,你自己不去穷本溯源,都是没有正式名称的。
但婺源的村名则是一个比一个好听:什么赋春啊、清华啊、秋口啊、水岚啊,听上去太有文化了。
俺老家山东就不是这么起名的,比如,像俺姥姥家,叫马家围子,还有赵家庄、二道沟子啥的,听上去一股子泥土味,你别笑,我不骗你的,不信就算了。
两条河的走向与两条柏油路基本吻合,也成 Y 字型,在车田村附近会合后流入鄣山水库。去过清华彩虹桥的游客比较多,你看那桥下涌动的水流,非常丰沛,就是由车田村这儿流过去的。由于大鄣山地势落差较大,加上人口密度小,几乎没有工厂,这儿的河流比起婺源其他地儿的河流来的湍急些,也更清澈些。
上面那张图是两条河的交汇处,由北流过来的洪江明显比西边流过来的轮溪水温低很多,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如果你挽起裤脚走到河中央,冷暖两重天的感觉只在一步之间,走多一步,就会感到水凉的有些扎脚。
这里也是村妇们浣洗衣物的好地方,当然,我也会刻意找些衣物到这儿洗。
脱下鞋子,挽起裤脚,站在凉飕飕的水里,但见周围的景致倒影在水面,小鱼儿在腿腕周围嬉闹,此时此刻,你感觉不到洗衣是负担,倒成了一件挺享受的事,大自然把你拥揽在她的怀里,让你像个婴儿一样沉醉其间,除了感激,你还能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