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剂是以水为介质,借助某些助剂,通过砂磨粉碎,将不溶或微溶于水的固体原药均匀地分散于水中,形成一种颗粒细小的高悬浮、能流动的稳定的液固态体系。
农药悬浮剂的分散度是衡量农药制剂质量或施用时喷洒质量的指标之一。农药的分散度越大,粒子越小;分散度越小,粒子越大。
在一般情况下,农药的分散度越大,在使用时其覆盖面积就越大,标志着药剂与病虫害接触的机会也就越大,它关系到农药的毒理学性能是否能得到充分发挥。
农药悬浮剂贮存不稳定是因为悬浮剂本身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多相复杂体系,其组成除有效成分及分散介质外,还有较多的助剂成分。它始终以一种高浓度悬浮液的形态存在,在长期贮存时,可能会出现化学不稳定,而我们更经常遇到的则是物理稳定性问题。
农药悬浮剂物理稳定性问题通常牵涉到三个方面:
1. 粒子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絮凝和聚集现象;
2. 奥氏熟化作用;
3. 因重力作用导致的分层和粒子沉降。
针对这三方面,时域核磁都都是非常好的评价技术手段,可以原位获取样品絮凝、聚集过程,奥氏熟化以及分层和沉降过程相关信息。
农药悬浮剂中分散剂的选择:
分散剂是用来抑制分散相中粒子的絮凝和凝聚,起着稳定悬浮剂剂型和促进分散液加入水中稀释成均匀悬浮液的作用,有利于用户喷施到靶标。目前常见的分散剂主要有: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和聚合物型。
在一个配方体系中选择合适的分散剂主要需要考虑三个因素:
1. 对被分散的农药粒子表面有良好的润湿作用;
2. 在砂磨时,能有效的减小粒子粒径和降低体系粘度;
3. 能形成稳定的悬浮分散液。
针对分散剂的选型,时域核磁可以评价表面润湿作用、粒径以及分散性和时间稳定性等参数。
时域核磁法测试悬浮液体系基本原理::
悬浮液体系中可以认为存在两种液体,一种是吸附在颗粒表面的液体,另一种是远离颗粒表面的液体。
由于吸附液体和远离表面的液体发生快速交换,时域核磁只检测到一个加权平均的横向弛豫时间T2,T2的大小反映了颗粒表面的特性,如表面积、表面与溶剂的亲和性。
当悬浮液体系的分散性发生变化时(如沉降、团聚、絮凝),时域核磁可以很灵敏的检测到T2弛豫时间的变化,从而原位、实时给出样品分散性信息。并可以监测长时间的样品稳定性。
时域核磁技术在工业与科研中的应用:
1、颗粒在溶剂中的分散性、团聚程度,浆料稳定性;
2、材料与介质分子间的亲和性(相容性、亲疏水性);
3、分散颗粒在溶液中固含量,颗粒相对湿式比表面积;
4、颗粒在溶液中粒径差异或表面浸润变化等;
5、材料水化、溶胀、相互作用、吸附作用等评价;
更多应用,欢迎联系。如有合适样品,可联系寄样测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