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堂弟聊到多年没联系方式的堂姐,得知去年做了子宫切除术。从他口中提到堂姐就两三年光景,我就知道啥症状了。春节期间也和刚加微信的堂姐也聊过几次 ,但得知就是动了个手术而已,康复得还不错。
在中国的传统,就这人得了绝症以后,没有人跟他说,要隐瞒。但是国际标准是患者有知情权,应该跟他说你大约还有三个月,你大约还有十几天,你大约还有几天,让这个患者要调整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决定自己怎么活。
我第一次知道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那瞬间,心里嘀咕不可能,有没有误判。百度相关信息。也曾抱怨这病是我不到50岁就离世父亲的遗传。又担心遗传给小孩了。成天怨天尤人,找不到活着的意义。随着岁月流逝,也不得不坦然面对这一疾病。
没有什么心理学书能告诉你为何活,假如一个人明白了为何活,就能承受所有如何活的问题。我们平时更强调的什么管理方法、工作方法、学习方法,都是在研究如何活,你需要改变你的习惯,和价值观。
首先要改变的第一个价值观,你需要对自己负责任,而负责任的方式是你要有正确的理想和目标,你需要持之以恒的一个行为习惯。生活的结果不是别人造成的,是由自己的价值观造成的。爱的价值观是奉献,爱的意义是奉献。你愿意给予别人关心,给予别人陪伴,给予别人关注,给予他所需要的东西,互相给予才获得了爱,才处在一个天堂般的关系当中。
你看一颗大树的树叶绿了它会吸收氧气,它会开花结果,然后它会落叶,到秋天的时候它落叶,落叶变成什么呢?会消失吗?没有,它就变成肥料再滋养树根,树根再滋养树干,树干再长出新叶子,生命就是如此的循环。而在每一个循环的环节,都要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假如我们自己愿意认为一个人生活的价值、生活的意义就是在于奉献了自己的才华,而改变了世界,改变了周围,才获得了自己的充实。他就愿意奉献、愿意多学、愿意多想,而不是愿意在那抱怨,愿意在这多获取,愿意在这多提要求。你认为生活是一种游戏还是一个故事,还是一个悲剧,还是一种使命,还是一次冒险,还是利他主义,还是互相利用,还是什么都不是?这些不同的回答就决定了你赋予生活什么样的意义。
经历了关节疼痛痛,皮肤痒、心衰等病痛折磨过的我,学会怎样来面对余生的生活调理。透过不断学习,听了樊登老师讲的一本《生活的意义》,对这一观念有深刻理解。正在全力以赴传播与践行环保理念和靠营养素来做疾病预防。
生活原本没有意义,需要你赋予它意义。那么人类注定会遇到三重悲剧,一是痛苦,二是内疚,三是死亡。但是人类又有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是把痛苦化为成就。因为痛苦才有成就,因为内疚才自我完善,因为生命短暂才负责任。
所以人的生命也分两部分,是肉体部分和生命部分。肉体每天吃饭,就是为了晚上生命把它转化为各种营养输送给生命力。所以当一人死了以后,他的肉体死了,生命力还在,在哪?在你儿子的、女儿的、侄子的、人类其他人亲戚身上的DNA里头。
日本一位老人稻盛和夫写的《活法》第一章就说,人到底为什么而活?他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们,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提升心性、磨练灵魂,什么叫提升心性、磨练灵魂呢?就是他说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我们从出生到死亡这个过程当中,改变最多的东西是我们的灵魂。当我们的灵魂能够变得更纯粹更美好,我们人生的意义就已经实现了。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这可以作为所有心理治疗师的座右铭。这些任务也就是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不同的,因此不可能做一般的定义。如果你发现经受磨难是命中注定的,那你就应当把经受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即使在经受磨难时你也是独特的、孤独的一个人。对我们来讲,生命的意义包含着从生到死,受苦受难这一个更广阔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