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自己爱哭,老实说一开始挺不好意思的,小时候还好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动不动就哭实在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儿。
哭和掉眼泪可不一样。
字典里对哭的解释为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有时还发出声音。可见哭是一种情绪的表达,而掉眼泪则只是一个动作,常常跟哭相伴出现而已。
比起说爱哭,我应该是喜欢掉眼泪多一些,每天晚上都要莫名其妙掉很多眼泪,可不是爱伤春悲秋,就是泪腺太发达了,经不起一点点的挤压,脸部肌肉稍微夸张一点,眼眶就瞬间噙满泪水,拦都拦不住。做好了面膜涂好了晚霜可不能一上床就东倒西歪的,必须平躺着睡得老老实实,让泪水按既定的轨道流一会儿,要不然睡前那一整套的程序就全报废了。为了好好的掉个眼泪,我也是煞费苦心。
笑有时是一种伪装,哭也一样。
小时候在少年宫学表演艺术,伍老师对我最多的褒奖就是:哭得快!惹得一帮小朋友都来向我取经,其实哪有什么秘诀,我只要拼命地张大嘴或者稍微酝酿一点点悲伤的情绪,眼泪自然就往下掉,哭对我来说简直是信手拈来。
而且,我想哭的时候不喜欢憋着,但有些场合的确不适合,那怎么办呢,只有给自己的伤心找一些更合适的理由。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幼儿园五六岁的样子,奶奶在厨房里做饭,我一个人坐在小板凳上一边啃玉米一边看电视,看着看着就伤伤心心地哭起来,奶奶听见了以为出了什么事,赶紧进屋来看我,我嘴里包着没嚼完的玉米粒抽抽嗒嗒地说:老瞎子和小瞎子实在太可怜了,呜呜呜…奶奶慈祥又怜爱地过来一边给我擦眼泪,一边笑话我说:傻孩子,那是演电视呢。我知道呀,不要小看五六岁的小孩,我懂的,只是不自觉就把自己代入剧情里,害怕亲人会离开,不知如何排解只好哭泣。
那是第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的伤心,不是因为吃不到一块糖或者得不到一个玩具那么简单,印象之深刻,以致于多年以后才知道,那是根据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改编的剧,重读亦沾襟。
可能错过星辰,也会擦亮眼睛。
写《小妇人》的奥尔科特说:眼因流多泪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但泰戈尔却说: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
这两句话自然都有它的道理,爱哭不是坚强的相反面,而掉眼泪也不尽是软弱的表现。如何哭得慷慨激昂,哭得称心如意,哭得有价值有分量,都是学问。
我是不赞成一味忍耐的,毕竟眼泪里大多都是负能量,老憋着容易内伤。但钻进牛角尖哭得天昏地暗出不来也是个麻烦事儿,度把握好了是正常发泄,过了可是很伤元气的。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坏情绪,小心眼,哭哭更健康,毕竟我们需要时不时让眼睛更加清明。规定个时限让自己走出来其实是更重要的,推倒容易重建难,毕竟失去了今天的太阳我们还有群星以及更好的明天的太阳。
所以做个爱哭鬼也没什么好丢脸的,反正最多几分钟的事儿,哭完这一场下部虐心剧我还是要追的。但要是哪天我真的在你面前绷不住掉眼泪了,可别光顾着看我笑话,有点同情心,赶紧给我买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