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课堂导入,既能点燃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又能打动学生情感,将学生迅速带入课堂情境,为课堂注入活力。
几年来,我采用多种导入方法引领学生学习,效果良好,我称这些方法为“多元导入”法。“多元导入”的意思是根据课文的单元位置、文本内容、不同课型、学生特点等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及文本的学习。导入方法不拘泥于形式,既可以使用传统方式导入,如创设情境式、设置悬念式;也可以创新方法,如使用知识树导入。
1.知识树导入。“知识树”是王敏勤教授提出的和谐教学法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就是以树状的形式表现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师通过“知识树”整体把握学科教材,能教会学生梳理、归纳、总结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整体构建、系统掌握。大家都知道,语文学科人文性强,并不适合每课使用知识树。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实践,发现知识树教学在语文学科中特别适合在单元起始课或复习课中使用效果最佳。
2.创设情境导入。小学生喜欢直观画面,喜欢参与活动。教师结合课文,精心设计活动情境,充分利用录音、挂图或多媒体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入情入境,耳闻其声,目睹其事。让学生对课文及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学习《黄山奇石》先出示一组黄山奇石图,让学生看石说话,然后教师配乐细数奇石的神奇或传说,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被陶醉在这情境之中,使学生兴趣达到最佳状态。这样的导入方式,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黄山之中,边听、边想,自然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3. 开门见山导入。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如在教学《李时珍》一课时,先介绍课文的作者:李时珍是我国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课文讲了几件事?究竟是什么事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李时珍》就知道了。这样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质疑课题导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思索、激发阅读兴趣。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以让学生读课题,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课题与其他课题的不同之处,然后质疑课题,引发学生的质疑与思考。“为什么课题加引号?”“为什么用意思相反的词组做题目?”“这些话是谁说的?”……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学力。
5.设置悬念导入。“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读课题后问,西沙群岛在哪里?那里有什么,景色如何?激发学生急于探索的兴趣,语文教师要根据教材目标及重点,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快速带入文本中,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6.激发兴趣导入。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对维护学生学习动机,达成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可以用生动活泼的故事、寓言、谜语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将相和》可以用“和氏璧”的故事导入,讲《太阳》可以用“后裔射日”的故事导入。
7.前后联系导入。教材的编排凸显主题性,每册单元为一个主题,而一个年级上下册,年级之间前后衔接、递进,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通研教材,整体把握好教材,并融会贯通,运用好这些联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可以先以《那篇绿绿的爬山虎》导入,让学生对爬山虎加深印象的同时,回顾叶圣陶老爷爷的爱观察、爱写作的优秀品质,为进一步学习叶老关心下一代,平易近人奠定基础。
导入方法还有很多,如:“烘托法导入法”“对比导入法”“欲扬先抑法”等,我们要用心选择,灵活使用,让精彩纷呈的导入法,点燃课堂,为高效课堂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