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很多时候生气,是因为对他人的反应有了预期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生气,其实并不是因为别人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按照我们想象中的方式反应。

比如:

  • 想要爸妈给买玩具,爸妈没给买,就生气;
  • 想要领导给晋升机会,领导没给到,就生气;
  • 想要朋友一起出去旅行,朋友没同意,就生气。

我也是在一次和女朋友的争吵中,才真正意识到这一点。

有一天晚上,女朋友躺在床上看视频,我好几次尝试跟她沟通,都没得到回应。

这种场景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她之前说过,她看视频的时候会特别入迷,听不到别人说话。虽然理智上知道她可能是真没听到,但这次我好像中了魔,非要得到她的回应。

我心里有些不爽,转过身背对着她,摆出一副我生气了的姿态,希望她来哄哄我。

过了一会儿,我终于等到了她的回应,但她并没有安慰我,反而因为我背对着她而生气,有点向我兴师问罪的意思。

其实这个时候,如果笑一笑,打个哈哈,事情就过去了。但我当时铁了心,就是要得到她的安慰。

结果两个人谁也不低头,冲突愈演愈烈,最后差点闹到离家出走。

回想起来,我发现生气是因为女朋友的反应和我的预期不符,而真正让事态变得严重的,其实是我的执念。

女朋友的一次举动很巧妙地让我放下了执念。

放假了,女朋友要在家学习,我也一直在家,待久了想出去骑车透透气。之前她学习的时候我出去骑过一次,但她说我出去骑车那一个多小时,她总是担心我,自己无法集中精神学习,不想我出去。

我知道这是因为焦虑。但从阿德勒心理学课题分离的角度来说,这是她该解决的课题,她应该去面对自己的焦虑,而不是选择一种逃避的安全行为。毕竟不是什么事情都像骑车这般无关轻重,可以因为会让自己感到焦虑就不做了。

那我的课题是什么呢?

在后面的几天我又提过几次要去骑车,女朋友都没同意,最近的这一次,在被拒绝后,我甚至像个小孩子一样,在她旁边默默地表达不开心。

女朋友当然能看到,她没有忽视我的情绪。她说要不我们石头剪刀布吧,你如果赢了就去,你如果输了就别再提了。

第一局:她赢。

她很有风度地说,要不三局两胜吧。

依然她赢。

她又说,要不五局三胜吧。

这次我赢了。

我为了展示我不是那么在意输赢,我提议七局四胜。

我又赢了。

现在各赢两局,所以九局五胜将决出最后的胜者,虽然我内心极度希望能赢,但事与愿违。

在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要出去骑车是我的一个执念,随着游戏的进行,这个执念开始松动,我甚至可以在取得胜利的时候,再给别人一个机会。

这一串游戏下来,我发现即使不去骑车,我也能接受了,这比直接拒绝我,感受要好太多了。

放下执念后,自己不仅变得更轻松,内心也更平静了。

在意识到这个规律后,我开始观察身边的例子,发现比比皆是。比如,女朋友会因为我从外卖员手中接过外卖时没有说谢谢而生气;而我会因为想和女朋友一起出去玩的想法没得到满足而生气。

每个人有自己的行为模式,和自己的预期不同实在是太正常了。

如果总是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预期来反应,无异于给自己找生气的理由。更糟的是,对方往往还不明白你为什么生气。

我们不妨放下预期,在看到他人行为与自己预期不符的时候,先了解一下对方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做。

如果真的希望对方按自己的预期去做,也可以直接说出来:"你如果怎么样做就好了。"双方还可以借此对这件事有更深入的交流,也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放下预设,放下执念,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种解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