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新型冠状肺炎我们会怎样生活?新的一年不是一成不变,但是生活的大节奏一如既往。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还有很多未曾改变。自律的人依旧自律,散漫的人依旧散漫,通透的人更加通透,善良的人更加善良……特殊时期下的我们是主要矛盾,新的生活方式是次要矛盾,我们怎么把生活继续下去终究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虽然受次要矛盾的影响,但是我们是主体依旧不变,如何发挥作用简单的来说离不开我们的“想”和“动”。
这次疫情后很多人的心态处于两个极端,一种是:与我无关;另外一种是过于焦虑。当然“与我无关,我很安全”这种心态还是比较少的,中国人的忧患意识很强,不然也不会出现“一罩难求”的现象。大多数人是焦虑的,简单的来说就是病毒和压力。以前的我们随意出门,现在的我们出门要做好全方位的保护措施。大街上的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口罩”式的交流更加言简意赅。压力,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国家面临的压力更多来源于经济、资源、舆论等……小小的我们面临的是失业、房贷、车贷等一系列的生活压力。所以我们开始焦虑……
一、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首先要调整心态。
新型冠状肺炎可怕也不可怕,第一要树立强烈的防范意识;第二就是拒绝恐慌,新型冠状肺炎的死亡率并不高,我们还有这么强大的国家在做支撑,所以战胜病毒不是一件难事。
压力无处不在,我们要学会解压。方法永远比问题多,慢下来想想该如何应对。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我们目前最大的财富。如何合理利用我们的财富让它升值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想得多不如做得多,主观能动性跟执行力永远比胡思乱想来的实际,而且更加拥有安全感。
二、活在当下。我们要明白自己拥有什么,缺少什么。拥有的就好好珍惜,缺乏的就想想如何去实现。新型冠状肺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活节奏和方式跟之前都不一样。我们要做的是学会适应新型冠状肺炎下的生活方式,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少出门……大多数人的生活少了很多乐趣,但是很多人也在发现生活的乐趣。全民成了厨子,医护人员成了战士,机关干部成了门卫,老师成了主播,家长成了班主任……大家都在顺势而为,做自己当下该做的事。
三、学会珍惜。这次疫情后很多人更加深有体会,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珍惜我们还有去做的机会。疫情后你最想见的人和最想做的事这个话题一直占据着热搜榜,有些事情只有真正经历后才明白。原来我们想见的人并不是想见就能见,想去的地方也不是我们想去就可以去,甚至我们想吃的东西也未必能吃到。很多人都在感叹“太难了”,原来正常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起初没人在意的疫情,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才意识到要善待我们的地球母亲。除了疫情,还有澳大利亚大火、巴基斯坦蝗灾、菲律宾火山喷发、加拿大雪灾……等这一系列的灾难提醒我们应该反思了。每个人都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把保护地球的行动细化到我们的生活的点点滴滴。学会珍惜,从小事做起。
四、做好规划。去见想见的人,去做想做的事?无论什么,未来可期,但是我们都要做好当下以及未来的规划。小目标也好大目标也罢,制定了就一步步去实现。当然只停留在“想”的阶段,你会越来越焦虑。当然做好规划并不是盲目地去实现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一步登天还是比较难的,更多时候应该是由近及远,由小而大。规划适不适合自己,需要自己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规划和实践其实是同步的,这两者在时间上并不冲突。规划需要我们一步步去执行,主观能动性跟执行力是成功的一半,很多事情只有去做了才知道有没有效果,总而言之,好的结果离不开我们的努力。
执行目标的时候要学会专注,不要过多在乎别人是怎么想的,想多了只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因为别人怎么想在很大程度上根本影响不了自己,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其实,规划和目标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别人也许会给你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也并不是完全不采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个理性的明白人。
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甚至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该怎么生活,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不变的是我们要继续生活。疫情并没有让世界静止,同样我们的生活也并不会静止。调整心态,活在当下,学会珍惜,做好规划,生活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