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说:“我比窦娥还冤”。窦娥背后深深的悲剧,可能很多人并没有读懂。
回忆下窦娥的一生。
窦娥的爸爸欠债40两银子。假设窦娥生活在元代,换算过来,大概欠债大约8万人民币左右。在多次催促无果的情况下,债主蔡婆婆发现这位穷秀才膝下有个“生的可喜,长得可爱”7岁女儿,就打了注意,打算把小姑娘讨过来做童养媳。
这位“幼习儒业、饱有文章、时运不通、功名未遂、一贫如洗”的爸爸,在面对还不起钱,别人逼债的情况下,认真做出了思考:
一、他不了解蔡婆婆的人品,但是就冲着借了二十两银子,要求还四十两银子,还天天逼还钱来看,应该不是通情达理的主儿。
二、他心里明明清楚这是卖女儿的勾当。但是一想到:不仅不用还钱了,还能再讨些钱上京赶考,怀揣着这两个美好的想法,他亲手将女儿送到了蔡婆婆的家,甚至从前到后没有关注过自己未来的女婿。
窦爸爸说:“小生将女孩儿送来给婆婆,怎敢说做媳妇,只与婆婆早晚使用”。这是一句谦虚的话,态度端正地为下面的正文做铺垫。正文是“小生目下要上朝进取功名,还是麻烦给我点银子做盘缠”。
蔡婆婆给了他十两银子。窦爸爸叮嘱了几句就走了。
窦娥长到14岁就结婚了,婚后两年丈夫去世了。
紧接着,蔡婆婆讨债赛卢医,被骗至荒野,差点被杀死,结果被张驴儿父子相救。
张驴儿父子提出,父娶蔡婆婆,子娶窦娥。
蔡婆婆刚开始不愿意。张驴儿威胁他,不愿意就勒死他。
然后她就愿意了,这个脑回路也是够奇特的。敬酒不吃,吃罚酒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窦娥是坚决不愿意的。
蔡婆婆做了件引狼入室的事,将张驴儿父子叫过来,与他们共处一个屋檐下,要替他养老报恩。
窦娥被诬陷至死,临死前带着枷锁,还求官兵走小路,以防婆婆看到伤心。
窦娥一生的悲剧,从遇到渣男老爹开始。
她的价值等同于窦老爹欠下的40两银子+上京赶考的十两银子。
她的价值还在于为窦婆婆延续香火,做个伶俐的媳妇。
作为一个女人,她把自己的“有用性”发挥到了极致。她从未成为她自己,一直是别人的某某。
更可笑的是,拯救窦娥的不是别人,正是她做了参知政事,管理审判裁决的老爸。这也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如果她爸爸没有做官,谁来帮她“正冤”?
再者,他爹到最后还给蔡婆婆养老。只能说全书的大赢家应该是蔡婆婆,脑袋糊涂,要招一个用死威胁她的恶棍做丈夫,还要给这两个恶棍养老送终。跟两个恶棍处在一个屋檐下不清不白,窦娥多次受不了,她却没感觉。张驴儿要毒死她的一碗羊肚儿汤,都被他她成功地躲开了。窦娥被杀头前还担心蔡婆婆伤心。后来还被窦爸爸养老送终。
窦婆婆才有女主光辉,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窦娥的死,在劳动人民六月飞雪、三年大旱的想象中,彰显自己的冤枉。然后靠父亲的飞黄腾达,替自己伸冤。
窦娥背后的悲剧,是古代女人的群体悲剧。而“媳妇熬成婆”的蔡婆婆则是尊老文化的彰显。毕竟,在这种语境下,长者是没有错的,养育之恩是无以回报的。
窦娥背后的悲剧,是男权社会下的悲剧。如果真如剧本中,冤死窦娥都会六月飞雪、三年大旱。那么卖掉女儿的窦天章却飞黄腾达、官运亨通。同样,孩子只要生出来,父母就对其有恩。
窦天章生了窦娥,所以得好报。蔡婆婆养了窦娥,所以得好报。养育之恩大于天。
那被冤枉的窦娥,蔡婆婆引狼入室,窦天章对女儿的死一无所知。这都是条件所限,可以原谅的。
任何孩子都不是父母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