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大抵是因为读书读的多了罢,觉得自己肚子里满是墨水,奈何没有人对自己另眼相看认真倾听,又抑或一个人读书读久了,老是觉得寂寞难耐,老是有一种寻找同道者的冲动。于是读书人总是对读书会无法抗拒,不仅无法抗拒,有时候还会很兴奋。
前几日我便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朋友兴奋地打来电话:“我要牵头办一个读书会了!这可是我们的精神园地啊!想一想,我们读书人聚在一起,聊聊读书心得,这可真是了不得,这下总算有个地方可以展示和交流这么多年的思考和心得了。”
那里了不得,我也不清楚,不过拗不过朋友生拉硬拽,我还是去了读书会。
大约只有十来人参加,之前报名是二十多人的,但大多数都“临时”有事来不了了。主持人显的很兴奋,不仅一直挥舞着《可操作的民主》(没错,就是我在尽信书,不如无书提到的那位)要教会我们开会的奥义,而且反复反复地说:“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书,我的计划是,一周一本,一个月四本,”大抵是听到了我们底下的窃窃私语,便开始讨价还价,“那就一个月两本吧——一个月一本是底限了,如果一个月连一本都看不完,你还敢说自己是读书人吗?读书,我们就是要死磕自己!!”
这个读书会的名称叫“强读会”,坦白说,看到这个名字,我不晓得该做什么样的表情。
然后,便到了读书会怎么组织的问题,主持人继续一脸兴奋:“每次读书会之前,我们会公布书目,大家集中去看这本书吧,然后我们围绕这本书讨论,图书便由我们来公布”,大抵是听到了我们底下的窃窃私语,便开始折中求和,“大家讨论也可以,我想还可以做主题分享,我第一个来吧,我选的分享主题是‘《平凡的世界》的人物性格分析’!!”
说实话,下次去的人能有十个么我很怀疑。
读书啊,向来是一个人的事。
书,是作者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用文字落实下来的东西,读书,便是在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和写作者在神交。我看《浮生六记》时差点哭出来,看《白鹿原》时震撼的让我说不出来话,看《通俗爱情》时的厌恶与理解,那是因为我从小就一个人自己和自己玩,因为我在西北农村长大从小就听着各种各样的秦腔和超自然故事,因为我一直就是一个穷矮挫的优柔寡断的屌丝。如果你没有经历过这些,我该如何让你知道这些书对我的影响?实在是想不出来读书这么一个私密和个人的事情,如何能做成“会”。
我想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一个月必须要读完几本书的“强读”人士,如果你没读完,他还要指责你。可是每本书不论页码和内容都应该一月四本的节奏么?应该如何定义一本书的读书周期呢?有的书可能看的很快,有的书就可能要慢慢啃,甚至是同一本书,不同的人的阅读节奏都不一样,如何统一、同步且每周分享呢?
一本书、一杯茶、一下午,多么惬意,读书本是一种消遣和随意,可“强读”人士将其变成了一种任务,一项工作,那读书的悠然和惬意,又从哪儿体现出来呢?
别这个会那个会,也别比咱一个月能看多少本书,一天看多少页,一小时看多少字,一个月能看十本的人不叫读书人,叫校对。要读书,就本本分分地拿本书一个人去角落里读,读书不是为了给别人展示“看到没?我在读书耶!”,读书只是一种爱好,一种兴趣,一种消遣,和别人打台球钓鱼跳舞攀岩没什么区别,靠这玩意没法让你瞬间提升多少逼格,也没办法让你一下变成马云马明哲马化腾。
别藏功利之心,只是随心之举。读书,向来是一个人的事。
如果您看完我写的字觉得有点意思,请赏口粥喝。感谢无名人士的打赏,请您联系我。
没有打赏,也希望您能点下面的“喜欢”,这也是对我继续写作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