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理工学院附属中学来了一位神童,他叫黎小明,只有10岁,却已经上八年级了。
可是老师们都不喜欢他,因为他上课从来不老实听课,总是鼓捣一些奇怪的东西,或是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男生为什么不能去女厕所之类的。
这一天物理课,老师正在讲速度和路程。针对上一次课的作业情况,老师特别提醒道:“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路程,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公式,但是个别同学却屡次写成速度加时间。要知道,单位不同的物理量之间是不能相加减的。”
原本只是一个很平常的作业纠正,但是黎小明却毫无意外地又站起来反驳。
“老师,速度和时间为什么不能相加?”
“已经说了,他们是不同的两个物理量。”老师有些不高兴地回答。
“为什么不同的物理量就不能相加呢?速度和时间不都是说明快慢的问题吗?”黎小明简直不依不挠。
老师被问得不耐烦了:“说了不能就是不能,你只要记住这个规则就行!”
“我一定会证明不同的物理量是可以相加的。”黎小明依然倔强地说。
“你给我滚出去!”老师最终忍无可忍。
时间很快过去,黎小明在23岁时就已经从麻城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而他那篇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究极物理研究》上的最新文章更是震惊了国内外学术界。
他的文章标题是《不同物理量的相加性证明》。在这篇文章中,他运用量子力学,通过一系列复杂计算,最终证明了颜值+速度=魅蓝3,即Yanzhility + Velocity这个困扰学界数十年的难题。
按照当初那个物理老师的观点,颜值和速度研究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直接相加没有任何意义。偏偏喜欢钻牛角尖的黎小明拒绝墨守成规,誓要打破权威,于是经过近十年的研究,最终证明了Yanzhility和Velocity这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可以直接相加,并且得到一个广受认可的结果:Noblue 3。在此基础上,他又证明了一系列类似等式,比如Swiftness + Thinness = Noblue note 3。
这一成果的意义无疑是突破性的,其引发的世界热议丝毫不亚于当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英国皇家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欧洲物理研究院等国际权威机构都在积极跟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也正是凭借这一研究成果,黎小明同时获得了哈尔滨佛学院、麻城理工学院、建桥大学、加利敦州立大学等世界名校的教职席位,成为这些学校最年轻的教授。
然而成为世界知名教授之后,黎小明突然沉寂了许久。
正当大家开始感叹神童已经江郎才尽的时候,黎小明又带来了一项重大研究成果。
据MZTV NEWS和FLYME资讯频道报道,黎小明教授这次将在5月20日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进行一项伟大实验。这一下又引起了全世界的兴趣与期待。
终于,这一天的实验开启了世界同步直播,无数科学爱好者围在电视机前等待这伟大的时刻。
当电视画面突然出现的时候,人们才发现此时黎小明正站在披萨斜塔上,他手中各拿着一部颜值高的魅族手机和另一部颜值低的某玻璃手机。接着,他宣布,他要证明的是颜值不同的手机在自由落体时具有不同的加速度,即著名的“两部手机不同时落地”实验。
这是继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重的铁球先落地”理论之后,再一次被黎小明逆转。有趣的是,黎小明这次实验地点同样选择了披萨斜塔,可谓是向大师致敬。
不过黎小明表示,他的这项实验并不是要推翻伽利略的结论,原因是他们研究的对象有所不同。伽利略研究的是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而黎小明研究的是颜值与加速度的关系。
要是时光倒退五十年,这无疑是个令人不解的实验,因为正如传统物理学所表述的那样,这两个物理量根本没有相关性。可是现在不同,因为黎小明之前已经发表文章证明了颜值和速度是可以直接相加的,而速度和加速度又是相联系的,所以他认为颜值和加速度也有某种关系。经过多年的理论论证,他已经证明了这一关系,而此次实验是以最直观的方式把这一成果展示给世人。
实验非常简单,但结果却非常震惊。黎小明在披萨斜塔的顶层将颜值高的Noblue 3手机和颜值低的 Give me Five玻璃手机同时释放,结果现场和视频观众都能清晰地看到,颜值更高的魅蓝3拥有更大的加速度,遥遥领先落地。这一实验无疑成功地证明了黎小明关于“颜值高的物体加速度更大”的猜想。
实验结束后,黎小明教授还惊喜地发现,经过50多米的自由落地之后,魅蓝3竟然毫发无损,而旁边的玻璃手机则已碎裂。于是黎小明教授便傲娇地拿起魅蓝3拍了一个著名的自拍。
后来据前方记者调查发现,原来魅蓝3使用了高端的聚碳酸酯机身材料,在提升手感的同时增强了防摔性能,让人一入手,便爱不释手。
在颜值和速度的相加性以及颜值和加速度的相关性的基础上,黎小明教授最终提出了普遍相关性原理,这一原理被誉为21世纪的相对论。因为这项创造性的贡献,黎小明被授予2056年诺背耳物理学奖。
再后来,当我们打开物理教材时便能看到这样一条经典名言:
我毕生的成功,始于我选择了漂亮好用的魅蓝手机。
—— Dr. Prof. Xiaoming Li
这一名言,也被永久地刻在了他的母校——麻城理工学院的校史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