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最近起念要修缮老家的房子,然后租出去。几乎所有人都反对他。
我们反对的理由是,修缮的花费需要好几年的租金收入才能抹平,但租客不稳定,这一期肯定回不了本。出租房破坏力极高,租客又喜欢好的环境,下次出租还得补修,这样投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出租回报比太低,就没有意义了。何况那房子有个硬伤,因为在老街,交通不方便,没有停车的地方,无论是居住还是其他用途,停泊需求很难满足。目前有人租,不代表之后一直都有人租,而且附近新小区不断建成,租金合理,同等条件下老房子一点优势都没有。
再说另一种方案,即自己住。最大的难点还是停车问题。家里三辆汽车(爸妈一辆,我和我姐的家庭各一辆),如果我们都回来,停车需求怎么都满足不了。另外房子被前面的楼房挡住光线,阳光照不进来,无法晾晒被子,这在潮湿的南方还是挺难受的。而且因为沿街,即便装了双层玻璃,还是会影响睡眠。最后,如果房子有出租过,自己住应该是要重新装修过的,这样一来投入的资金就更多了。除非一开始就做好自己住的打算,然后按照自住的标准来安排。
总的说来目前问题有两处:
1.自身需求不明确。租还是自住,都有“可能”,过度依赖外部环境给予的反馈(指有人想租房而找上门来,激发老爸修缮的意愿)。自住目前只是作为一种后备方案,且不方便处较多。
2.投入大于产出。如果按照出租的定位修缮,几年内很难收回成本,甚至有可能一直收不回成本。如果按自住的标准定位,出租的弊端更多,倒不如不动。
但,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忽略了做决定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老爸想修!!!
人一旦动了念,不完成就会心心念念。
对老爸来说,修缮的心理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这个地方是他事业起步到发家致富的地方,这个地方有他荣光的过去,奋斗的记忆。我曾经住这里度过我的童年,有时候梦回,我甚至都会出现在这栋老房子里。
老爸作为一枚超级宅男,似乎一生都守着家乡,拒绝了我们无数次带他出去看世界的邀请,从他年轻起,积累了丰富的盖房子、修房子经验,家里的房子都倾注了他的心血。我猜,修房子本身也是他价值感的来源之一。
所以,我们几个最后讨论的结果是,让老爸按照他的意愿去修。毕竟,人如果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该多难受啊!相比金钱,还是开心更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