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 IP协议负责把数据从一台计算机通过网络发送到另一台计算机。数据被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通过IP包发送出去。由于互联网链路复杂,两台计算机之间经常有多条线路,因此,路由器就负责决定如何把一个IP包转发出去。IP包的特点是按块发送,途径多个路由,但不保证能到达,也不保证顺序到达。
TCP
- TCP协议则是建立在IP协议之上的。TCP协议负责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建立可靠连接,保证数据包按顺序到达。TCP协议会通过3次握手建立连接,然后,对每个IP包编号,确保对方按顺序收到,如果包丢掉了,就自动重发。
许多常用的更高级的协议都是建立在TCP协议基础上的,比如用于浏览器的HTTP协议、发送邮件的SMTP协议等。
- TCP协议五元组:(源IP, 源端口, 目标IP, 目标端口, 协议)
- TCP连接创建的是双向通道,双方都可以同时给对方发数据。但是谁先发谁后发,怎么协调,要根据具体的协议来决定。例如,HTTP协议规定客户端必须先发请求给服务器,服务器收到后才发数据给客户端。
一个TCP报文除了包含要传输的数据外,还包含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源端口和目标端口。
端口有什么作用?在两台计算机通信时,只发IP地址是不够的,因为同一台计算机上跑着多个网络程序。一个TCP报文来了之后,到底是交给浏览器还是QQ,就需要端口号来区分。每个网络程序都向操作系统申请唯一的端口号,这样,两个进程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建立网络连接就需要各自的IP地址和各自的端口号。
作为服务器,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端口号就必须固定下来。由于我们想要访问网页,因此新浪提供网页服务的服务器必须把端口号固定在80端口,因为80端口是Web服务的标准端口。其他服务都有对应的标准端口号,例如SMTP服务是25端口,FTP服务是21端口,等等。端口号小于1024的是Internet标准服务的端口,端口号大于1024的,可以任意使用
UDP 客户/服务器Socket程序
TCP是建立可靠连接,并且通信双方都可以以流的形式发送数据。相对TCP,UDP则是面向无连接的协议。使用UDP协议时,不需要建立socket连接,只需要知道对方的IP地址和端口号,就可以直接发数据包。但是,能不能到达就不知道了。
- UDP协议中两个重要的函数:
sendto()和recvfrom()。

UDP 编程模型
查看某接口的数据库执行过程
- 例如:获取某用户信息接口:/accounts?user_ids=876022&fields=id,bcmid,nickname
- 定位函数的堆栈执行,执行命令如下
sudo docker top platform_account # 找到目标PID
sudo strace -Ttt -o /tmp/test.log -p 31994 -f -s 1024 # 打印进程的堆栈执行信息
more /tmp/test.log |grep basic_auth # 读取堆栈信息,找到DB执行语句

DB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