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崇祯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和历代的总管太监一样,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万人仰慕之重权,在宦官掌权并参政的明代司空见惯。
历史上宦官多为奸臣,然而,对于王承恩,后人却有不同的评价。王承恩在崇祯幼年就一直侍奉,直到崇祯登基。崇祯执政期间,王承恩努力维护政权,对国家和崇祯忠心耿耿,宁愿个人受些误解和委屈也未曾动摇他的一片痴心。崇祯也非常信任王承恩,采纳了他的很多建议。
在电视剧《江山风雨情》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崇祯动员大臣和皇亲贵族捐钱以供军饷,崇祯自己捐出皇银252万两,而大臣们都以各种理由不愿多捐。这时,王承恩主动向崇祯坦白自家地窖里有一千多万两,是大臣们贿赂他的。这个数字无疑让崇祯很震惊。王承恩承认自己贪财,因为只有钱财才是最可靠的,他同时也道出了自己的无奈。众臣都知道崇祯信任王承恩,所以都会以各种理由贿赂他,他自己不收的话,众臣只会认为王承恩是嫌少,日后会拿更多的银两奉上,因为他们不相信,这些宦官不可能不贪。不收的原因就与这些人过不去,要暗地整治这些人,所以“行贿受贿诚然是大罪,可不行贿受就没有立足之地”。
王承恩位高权重,忠于崇祯但也无奈于官场的潜规则。即便他自己不贪,要想混迹与皇宫之内,也无法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就像明朝的海瑞,一生清廉,但做任何事都举步维艰,就算皇帝心里明白,很多时候也没办法替他鸣冤,替他正名。
忠奸自有后人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