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诞生让知识的获取发生了变化,在思考上有了更多的方向,沟通上有了更多的形式,重塑了社会知识生态。
知识的本质变化
在过去我们只能从图书、报纸、电视上获得信息或者知识,并理所当然的认为,知识就是能够永远保存并且流传下去,永远不能被改变的文字。然而互联网的诞生重新塑造了知识生态系统,重新定义了知识的边界,知识不是被固化的文字,知识是承载了着众多信息文字的网络本身。
当知识被互联网化以后,世界上最好的知识不是在某一个人的脑海里,也不是某一个群体里,而是容纳了所有人的这个互联网。就像生命一样,不能说生命只存在于神经或者血液里,而是与之联系的整个系统里。
知识的生产变化
在过去,知识生产绝对是少数人群,大到各国的政府智囊库,小到生活里的各行业专家,人们对他们说的话都非常笃信不疑,他们说的话都是实实在在的真理。确实,在过去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的时代,知识、真理的产生的确出自于有更多知识阅历的人。
现代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有知识,再加上互联网成熟,网络成了更多知识的来源,对所处行业有独特见解的人,逐渐的在网上开始发表他们的言论(传统的专家向每个人都是专家转变)。网络成为知识来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能链接到更多的人,原本需要花费高昂、费时费力的任务,现在依靠网络协作、各展其才就能轻松完成。
互联网打通了各行业链接的壁垒,过去无法取得联系的行业专家,现在能够轻松的联系上,让更多不同的领域的人来解决相同的问题。
知识的传播变化
从过去的金字塔模式,到现在扁平的网状模式。在金字塔模型里,最底层的是数据,往上是信息,然后是知识,最顶端的是智慧。
在过去,我们对知识进行传播,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滤系统,然后层层筛选,过滤掉大多数不合理的信息,剩下符合标准的信息才能进行传播。我们的商业、文化、科学、政府传播的信息,都是靠这种模式过滤筛选的。
现在,知识的传播当然也需要权威,但权威机构传播的知识不再是这个知识的终点,沿着这个知识点,可以在这个扁平的网络中不停的通过超链接,链接到与这个知识相贴切、相符合的观点,还可以是相反的观点。总之一个知识或观点不再是一个单位或者组织来定义决定,而是通过不断的讨论、编辑、修改逐渐确立。
思考的变化
过去,因为从书本上获得知识和思考,我们习惯性的将一个好的、有深度的思考定义成长形式的思考,好像你的思考论证不够长,你的思考就没有什么意义。其实我们思考不应该是这样的,只是受书籍传播的形式,书籍是一种单向传播的媒介,作者不得不想象读者的反应,更多的去完善论证。
现在,网络化的知识让思考回归到了原有的状态,一种不限长度、不限形式的思考,就像网络一样没有边界。
时代在变,知识的生产、传递也在变,人们的思考方式也在变。当一切都在变的时候,变动本身就是新知识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