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为什么不把他编进慢班呢?
一个小女孩的父亲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才从公司回来,经常赶不上和家人一起吃晚饭,而且回家时总是带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公文包,里面装满了需要在夜晚加班处理的材料。
天晚了,小女孩要上床睡觉了,而这个时间原本应该由爸爸陪伴她,给她讲故事,和她一起举手求告真理。但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个幸福愉快的特殊时刻就不复存在,她只能眼巴巴地等着妈妈忙完睡前的家务之后来给她掖好被角。妈妈不善于讲故事,而且妈妈身体不好,爸爸总叮嘱她不要烦妈妈。
一天晚上,小女孩终于忍不住问妈妈:“爸爸为什么那么忙?他下班回家,为什么还要工作?那不是应该在白天就做完的吗?”
妈妈握住女儿的小手,想着如何回答她的提问。半晌,她才缓缓地说:“爸爸工作的速度不够快,白天做不完公司的活儿,所以晚上还要加班。”
女儿好奇地睁大了眼睛:“妈妈,那他们为什么不把爸爸编进慢班呢?”
这下妈妈无语了。女儿在学校里就分在慢班,因为她反应慢,年龄又小,在慢班倒也学得自在,发挥得不错,心情愉快。
是啊,成年人的世界没有“慢班”或“慢组”,全世界在现代化的途程中都讲究和追求一个“快”字。如果说,在职业的圈子里如此,尚情有可原,那么,在孩子接受教育的时候,就一味地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是否一定合理呢?
如果你有绵羊的性情或黄牛的禀赋,就不要和骏马比速度。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花期,有的还不开花只结果呢,如何能强求一律。每个孩子都是原创,人间的教育可别生生地把他们变为盗版。雄鹰能在一瞬间掠过城市的上空,但蜗牛却能丈量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像我,学什么都比别人慢,起初觉得自己真笨,但若有真能学会真该学会的事情,学会了就不容易忘记。成功的教育不是教“成功学”,而是帮助受教者正确发现、认识、发展自己的禀赋。若能让职业和人生与此禀赋紧密结合,应该事半功倍。这种“教育”可能是一辈子的,家长、学校、社会、自己的人生体验--当然首先是真理,都是教育者。
父亲,我们时常为自己做事不够有“效率”而产生负罪感。但你引导我们认识到:这些“效率”指标很多时候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设定的,未必都是出自你的要求。求你帮助我们正确分辨何为你的意思,何为人的意志,并赐给我们力量,让我们能够按着你的心意而行。如果我们需要做的事确乎超过我们的能力,就求你让那句话在我们生命中应验:你的日子如何,力量也必如何。
当我们来到父亲面前,都是平等的,他不会根据我们的世俗地位、头衔、职称来区别对待我们。他还说:你们是重价买来的,不要作人的奴仆。他又说:信靠的人,必不着急。
如果世上的人都在对你施加压力,驱策你,看在父亲这么爱你的份上,请一定善待自己!这是付出巨大代价才学来的功课。
父的话语说:我要量着在我面前群畜和孩子的力量慢慢地前行。
不论我们多忙,求你让我们不要忘记青草地和可安歇的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