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遥远的救世主》看完了,原本早就该看完,但中间停顿了就好,就像暂停一下,今天一口气把剩下的40%结束了。
当初看这本书,是因为知乎上有人回答“哪本书让你觉得改变了认知”(大概是这个话题),好几个人提到了这个,我才找来看,刚开始觉得没什么,今天全本读完,真的有这种感觉。
没有救世主,从丁元英跟韩楚风第一次喝酒时就提到了,当时只是感叹于作者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透彻。后面的事情发展却一步步证明了这一点。
丁元英从一开始传说中的“反正不是人”,到后来一步步的显示出他强大的大脑和道行,反而让人觉得他就是人,所作的也仅仅是一个人按照既有规则和现有资源做出的非常合理的行为,如果说他厉害,也不过是格局更大,比别人想的更远更深。也就是这样的更远更深,才让别人觉得他算无遗策,愿意跟着他干一番事业。
丁元英给人的感觉是不是一般人,芮小丹也让人有这种感觉,但是他们却都不过是一般人作用跟别人不太一样的大脑做出了不一般的事。
丁元英身在古城,胸怀全球,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芮小丹从小在德国上学,1995年时就拥有德国永久居留权,她却选择回国读公安大学,当一名奋斗在一线的刑警。很多人不理解,丁元英却理解,说她在德国融入不了主流社会,想穿这身警服只能回到祖国。
他懂她,所以他们在一起了,两个“不一般的人”谈恋爱,给人感觉就是般配。
看到芮小丹一个人遇到通缉犯时,我就预感不妙,后来她受了重伤,残废了,不美了,会给人带来负担了,就决定自己了断了。这样的生命很美,走的也非常有尊严,看到那个情节我哭了。
书里有一大堆关于公司法,股权债券的内容,我不太懂,却也了解了公司是怎么一回事。通过格律诗公司的从无到有,我明白了产品从制造到盈利的流程。
说回救世主的问题,一开始叶晓明三人看出丁元英是个高人,就想跟着他干一番事业,也把家长的贫困户带动起来。在他们看来,丁就是拯救他们平庸生活的救世主。
丁元英答应帮他们,但也强调没有谁是谁的救世主,他教他们办公司,教他们调音响,教他们市场规则,但没有打包票,没有大包大揽,于是他们在丁奇招迭出时担心了退缩了,也就错过了成功的机会。
为什么会错过呢,那个黑社会的老大说的清楚:他们观念太落后。
小说里高人不少,丁、芮、肖、欧阳都算一号,后面两位女士的高明除了她们本身的素质之外,还有识人的高明——那是更高级的高明——认准了这个人之后,就要相信他,也要有承担他带来损失的心理准备。这一点从丁元英对肖亚文的两次面试就能看出来。
另外的高人还有韩楚风,出650万要收购格律诗的那位老总以及这位黑社会背景的深圳老总。
这位周总给手枪那段很精彩,把是否要买凶杀人前前后后分析的相当透彻,最后,主意还是您自己拿!
最高的高人还是这本书的作者(最近看小说总喜欢猜测作者的意图),TA精通中国儒道佛,熟悉从生产到经营的全部流程,对音响有着发烧友一样的热爱,还发现了文化中的大秘密,这样的一位高人,干嘛要写这本书呢?干嘛要把这大秘密公之于众呢?
我还没查这本书的资料,现在猜测也许就是作者的一种心理表达,自己对“等待救世主”思想的痛斥。
书里有个人物叫刘冰,一心想过上财务自由的生活,跟叶晓明一起找丁元英成为格律诗的小股东,又一起逼宫放弃股权,转让股权后又立即舔着脸要给公司打工,然后以前公司元老的身份看着格律诗度过难关冉冉升起,最后他怀着卑劣的心态去要挟欧阳,却发现自己成了个多余的笑料,然后精神崩溃,跳楼自杀。
这个人物让人觉得可悲可笑又可恨,想成就事业,却不能脚踏实地的走,好不容易赶上一次机会,却因为能力不够匹配看不到前景没有坚持,失去之后又看到放弃的居然是那么大一座金山,于是放下尊严厚着脸皮要回去。真正回去了,却又不甘于人下,还想要更多——这个差点也实现了,但就在这一次次的得到机会后,一步步的走向了幻灭。仔细想想,我们周围这样的“刘冰”们,还不老少吧?
国际歌第一句“从来都没有什么救世主”,真是一句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