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一个视频
《后浪》
不过四分钟的视频,大家都可以去看一下。
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后是怎样的反应,但我最大的反应是:这不应该是献给中国年轻人的鸡汤。
知乎、微博逛了一圈,果然浮生众相:
有人一饮而尽,大呼过瘾;有人掷碗弃汤,愤然离席。有人笑讽,有人不语,诸多青年皆言皆论,热度再次飙升。
那么为什么,这个只有四分钟的视频带来这样多的质疑与反驳?
我的拙见是:
它的视野太局限了。
1
后浪所想表达的群体应该大多数是中国自90年代以后的那代年轻人。
但单从视频所表现出来的,却只有一些年轻美好、有钱有闲的“部分青年”。
他们在京都稻荷大社拍vlog,往返墨尔本和北京,罗马旅行,北欧滑雪,TED演讲。
在最美好的时间段里,他们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
当然,我承认是因为他们有想法有能力有资源,凭借着过人的创新和学识他们已经站在了中国青年的前端,这是我们都要予以肯定的。
他们就应该过这样的生活,他们应该是中国青年未来可以选择发展的一个方向。
但是他们不是后浪!
或者说,他们不是后浪的代表。
他们是中国青年中不到2%的基数,却拥有着近80%的资源。如果用这些顶端的优质青年来代表后浪,必然会引起多数人的不悦。
因为那些在后浪之下托举的亿万水流,他们同样存在。
2
朋友们,无论我们有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国家的部分群体已经开始割裂了。
在中国,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大国,我们有将近2.4亿的青年,任何的比例乘以这样的基数都会显得无比的庞大。青年里又因为学历、家世、兴趣、眼界和诸多条件被分割成一个个不同的圈子。
有人透过出租屋仰望cbd,也有人站在国贸八十层的酒吧俯视街道和人群;
有人湾区年薪七万刀,也有人毕业阿里996;
有人在想暑假是去芭提雅还是金沙酒店游泳,也有人在纠结要不要拿生活费买辆二手电瓶车方便送外卖。
朋友们,作为一个程序员,我深知这个时代青年的困境:
十二年寒窗读完步入社会,拼命面试去了一家996公司,还完车贷还房贷,不敢谈及理想,却又期待真爱。不想进体制干到死,却又想考公务员。饿着了去罗森买半价便当,吃饱了又时而勇敢,然后一抬头看镜子,发现变成了余欢水,你说你能奢望什么。
这就是中国现在很多青年的缩影,也许还算是活得很不错的青年们。
他们凭一身滚烫的热血闯入社会,发现包围的都是社会规则凝成的冷水,渐渐地发现自己能够握住的越来越少,这时候你说你看着我们无比羡慕,谁不想把这碗鸡汤摔在地上?
所以这就是现状,分明是饥饿站台,却非要说是送给我们的伊甸园。
不应该是这样的,这个时代的少年分明怀着满腔热情入世,谁何曾不想点燃炬火?
但周围发光的,不希望你掩过他们的亮;周围黑暗的,又盼望你快点黯淡。
3
其实说到最后,我们应该要明白的是后浪并不值得这样庞大的关注。
于B站而言,这不过是一场推广和招商引资;于前浪而言,这是代表他们给予后浪的一点恩惠。
但于真正的后浪,这只是对自己处境的一盆冷水和绑在脑门上的一根胡萝卜。
“后浪”之下的每个青年都有着不甘于自己处境的觉悟,他们奋进,他们彷徨,他们渴望着有天能站在前浪能看见的地方。
但阶级之间的冰层逐渐变厚,当那些沉没的发现自己的前行和努力都只能迎来碰壁,争端便爆发了。
那么等一等,等心火烧热刀刃,等我来劈开冻住我们的冷。
《青春》
机械的劳动,无望的未来,很低的薪水,但去了别的地方薪水更低。很高的物价,除了吃得饱和穿得暖以外,别的什么都做不了。在未来的十年里,这些年轻人都是无解的,多么可悲的事情,本该在心中的热血,它涂在地上。
——韩寒
2010.5.28
作者:雨声
图片: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