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被教育要善良,要与人为善,要大爱无私,要换位思考,这种过度的“仁”教造就了如今的我——除了原则上的事情任何事都以别人为主。
在家里不会反抗长辈,偶尔的“顶嘴”算不上反抗,说好听点那叫思想的崛起,难听点就是无力的挣扎,最后还不是要顺着他们的意。在学校里也基本以朋友同学为主,“可以啊”“好”“那就这样吧”说来就来,熟练的像是我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几个字,仿佛企图通过认可别人的意见来融入群体,“我觉得”“我不想”这些话要是从我嘴里说出来,那就真的是把我逼急了。这要把我放到公司里,我也不会和上级反抗,所以什么总裁文的剧情根本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女人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别吧,我对你的家族没有什么帮助”,全剧终。处处迁就,处处换位思考,处处与人为善,最后落个处处委屈自己的下场,还没理由和别人抱怨,自找的有啥好抱怨的。
小的时候被夸懂事、乖巧、善良,心生愉悦,性格得到了认可,这个嗨点还蛮奇怪,什么时候醒悟过来的呢?大概是上大学之后吧,慢慢开始学会了拒绝,但是仔细推敲一番你会发现本质并没有变,只不过是大家都不认识我才敢拒绝,也就是重新给自己塑造一个性格,但仅仅止步于此。大家依旧夸我善良懂事,除此之外顶多在我化妆的时候夸我妆前妆后差别大。小时候越是这样被夸就越是表现的别人喜欢的样子,稍微偏轨都会心生愧疚,根本不用长辈管教,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自律吧,长大了就学聪明了,越是这样被夸,就越是保持距离,别想摧残祖国的花朵,于是圈子就很难再扩大了,我更羡慕那些抽烟喝酒染头蹦迪的孩子,前提是你们看不到的时候他们学习也很用功,这时会有人说,他们来学校花父母的钱就是去潇洒的吗,然后有人回,你不知道人家奖学金花不完吗。
我现存的两大矛盾是想做的事很多与拥有的金钱不足的矛盾和从小养成的奴性与想干大事的矛盾,这和家庭无关,我的家人很支持我,很爱我,金钱不足仅指自己赚来的钱,懂事让我满脑子是给家里省钱,不能乱花钱,拿到了奖学金才舍得给自己买一套平价的化妆品。在规划未来这件事情上我没有一点骨气,别人脑子里的创业是想着自己预期遇到的困难然后怎么一步步去克服,我脑子里的创业是破产了把家里的钱赔进去了怎么办。如果某天我被开除我的公司返聘回去,我也会屁颠屁颠地跑回去吧。
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改变,只是对于我来说,改变别人眼里的自己=换个陌生的环境,你以为我是真的喜欢挑战新事物吗?对于我来说,有时候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周围都是陌生的人,我可以表现出一点点叛逆,所以后来我不怎么与人过度熟悉,给自己的性格留一点余地,把别人嘴里的“她怎么是这样的”变成“原来她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