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时间》读后感 | 我专门挑刺来了

因为同学的推荐而买了这本书,看了一半后却有那么点小失望,里面提的观点不太有新意,绝大部分都是我在其它地方看过的,且作者写文太啰嗦,用词不简练,太多引用别人的话。当时跟同学说,如果是我来写,估计只需1/3的篇幅就能写完,同学鼓励我自己写一本。但想想,觉得这本书不太有价值,不值得重写,那就写一篇读后感吧。




本书主要问题如下:

其一,当初之所以买下这本书,主要原因是因为同学说从文中能看出作者看的书非常多。初以为,阅读量很广的人写的书应该不会差,起码见识会比一般人高。但读下来后,却发现作者虽然貌似看书多,引用了很多别人的书里的内容,但只是引用而已,并未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斯以为,看一个人阅读量是不是很广,重要的不是看他引用了多少人的东西,而是看他是否将别人的东西吸收消化成自己的东西。而本书作者显然没有做到。

其二,作者很多时候引用的也并不恰当。之所以要引用,其用途应该是兹以佐证,或便于读者加深理解。但本书很多时候写的观点本身就很浅显甚或是常识,一般人都能看懂能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引用不过是画蛇添足而已,且会妨碍阅读体验。

其三,文中有太多处以()的形式在句子中间插入的解释性的句子。同二一样,不过是画蛇添足而已,且会影响阅读。

其四,书中太多中英文夹杂,估计作者也有显摆自己英语好的心态,但关键是作者的英文功底又并没有达到如外国人一样圆融自然的境界,这样就会显得有点生硬,也会影响阅读。很多时候明明用中文表达会更好更流畅一些,但作者偏偏要改成英文,这就有点显得可笑了。




那么,作者应该怎么避免这些问题呢?斯以为以下几种方法或可解。

一、大幅度地删除很多不必做引用的引言,在真正需要引用别人的话或需解释的地方才引用或解释。那么,作者应该怎么避免这些问题呢?斯以为以下几种方法或可解。

二、把原加()的地方全部删除,改为正常的句子结构,或在原加()的地方作一个数字标记,然后在每章的最后再作解释或注明出处。

三、把原来英文表达的地方全部改为中文表达。即使要留一部分英文,也只留外国书名或用中文没有比较适当的表达方式而用英文表达更精准的原外文词汇。如果真的还是想中英文夹杂,那就等到英文水平达到了《一个女留生的七年》的作者那么好之后再中英文夹杂吧。《一个女留生的七年》这本书也是中英文夹杂,但因作者已在国外生活多年,英文水平早已和外国人无异,对于作者来说,很多词用英文表达比用中文表达更精准,所以作为一个英语渣,我看《一个女留生的七年》却没有一点别扭,反而因为可以学到一些很精准的英文词汇而觉得受益良多。




那么,怎么才能把别人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然后再以新的方式表达出来?

一种方法是在整合别人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有新意的思想,便如周星驰的《武状元苏乞儿》,其《降龙十八掌》最后一式就是将前面十七式融会贯通后练成的新的一式。在这方面可以参考古典的《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拆掉思维里的墙》。

还有一种方法是放弃这种论点+论据的论文方式,改用故事或喻意的方来写,如《遇见未知的自己》《动物农场》《苏菲的世界》《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等,再或者以个人的亲身经历或实践来写,如《一个女留生的七年》。




备注:

这篇读后感是在我当时看了差不多2/3时写的,本来准备把整本书看完后再接着写它的优点,但写完这篇读后感后,我就再也没翻过这本书了,所以对于它的优点,我是完全不记得了。

而且我觉得这本书并没有太多可取之处,也没必要非得要把整本书看完,这篇读后感也就这样结束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性的弱点全集》读后感 我愿把对这本书的尊敬与理解写成持续的读后感与大家分享,或许没有多长,但以我的体验和切实的...
    lazytiger阅读 9,308评论 4 19
  • 两个问题 学了 Python 基础就够了吗? 前言的引言给出了答案: 要不这样吧,如果编程语言里有个地方你弄不明白...
    源小白阅读 10,367评论 0 8
  • 一颗巨大的胃 吞下那个放风筝的山丘 吞下傍晚甜甜的溪水和啜饮的鹿 犀牛的角上长满珍珠 于是你给他织了一件 橘色的长...
    没什么可叫的阅读 1,040评论 0 0
  • 你站在桥(山)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山下)看你。 明月(太阳 美景)装饰了你的窗子(双眸), 你装饰了别人...
    爱优阅读 3,511评论 1 2
  • Nginx 是一个免费的,开源的,高性能的HTTP服务器和反向代理,以及IMAP / POP3代理服务器。 Ngi...
    思梦PHP阅读 3,682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