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早早就下发了通知,7月10日正式放假。我满心欢喜地早早规划好了文艺范的假期生活:健身、读书、做做美食和烘焙、见见朋友。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工作日程已满满当当排到了7月底,当假期遇上加班,满肚子怨言又无处发泄。
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早晨,当我再次脚踩怒火轮出门时,狠狠地摔了一跤,摔的脸着地。旁边地大姐连忙惊呼“姑娘、姑娘,你怎么了?你可吓死我了!”由于摔相太过于难看,羞愧溢满心头,转身就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感觉自己过了一个假假期。一位朋友在下面评论:果然没有暑假的就不会抱怨。
我惊觉:“是假期加班让我愤怒吗?”
今天课程的最后,李老师提到:“所有不良情绪都来源于不合理认知”。美国心理学家埃里斯曾提出一个关于我们自身情绪产生原因的理论——情绪的ABC理论:A是诱发性的客观事件;B是对诱发性事件的看法、评价;C是最终导致的情绪和行为后果。埃利斯认为,诱发性客观事件只是导致最终情绪和行为后果的间接性原因,而真正的直接原因是人们对诱发性客观事件的认知和解释。就是说,我们对客观事物/事件的看法,导致我们产生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是假期加班让我愤怒吗?是我对假期加班这件事的评价让我愤怒。“凭什么人家假期休息,我就要加班啊”“假期加班耽误我多少事啊”“假期加班又睡不成懒觉了”……我认为假期加班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我认为假期不应该加班。可事实上,中间我也休息了几天,睡了几个饱觉。可事实上,每次假期,持续性混吃等死才是常态,踌躇满志只是间歇性发生。可事实上,假期加班的部门很多,而且假期加班可以用来调休,介时,我又成为别人“攀比”的对象了。就像我那位朋友,没有所谓寒暑假,上下班已经习惯化了,所以就不会抱怨。
这一磕,也把我的愤怒磕的烟消云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