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读书感悟】让你的汇报脱颖而出

书名《结构思考力》

小长假归来,大清早便接到总监通知,让我把上周的一个专题会议去给他做一个简短汇报,于是,马不停蹄的翻出上周会议纪要,整理了一下,给自己打了一个腹稿:

首先,列出必须要更改的点,以及需要总监处理的部分。

其次,每个更改点为什么要改,以及改了之后的好处,更改的方案、备用方案一一罗列。

需要总监处理的部分明确了当提出支撑依据。

最后,便是描述下整个更改后的流程是如何运转的。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汇报个工作么,简单的很呀,但是刚工作那会我却是在这上面跌了无数次。

领导把我叫过去问个问题,我能先绕地球三圈把细枝末节一一交待清楚,并非我不知道重点是什么,而是那个时候潜意识里面总想着自己要找更多的理由去支撑自己的结论,这样领导才会认可,否则太轻飘飘被骂了咋办,缘于这份不自信以及脑补,我每次都能罗哩罗嗦讲一大堆,结果可想而知。

后来察言观色久了,我便意识到工作讲究的是效率,而不是人情,慢慢的强迫自己改了过来。

其实这份我踩了坑才领悟到的规律就是《结构思考力》提到的结构化思考力表达的四个特点,分别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商务上使用结构思考力的这种模式去处理问题,往往都会显得整个人比较简洁干练,重点把握住了,支撑点有了,该描述的也都描述了,哪怕中间的节点被打断,人家也能明白你要的是什么结果。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学会的任何技巧都要区分场合,不管不顾所有的地方都套用技巧,可能会适得其反。

比如跟自己的好朋友讨论点小八卦的时候,你硬是要摆出一个一二三的框架出来,是不是这难得的聚会时间瞬间便变了味道呢?技能从来都是好的,关键看自己是否能用的恰到好处。

上面我们聊得是自己的表达,这部分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但是我们再厉害也无法掌控他人的思想习惯,所以在面对絮絮叨叨的一堆信息时,如何拎出来重点呢?

一起来看一看结构思考力如何对接收的信息做处理吧。书中提到,结构化接收信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识别信息中的事实,理由,结论。

找到事实与观点的对应关系,并画出结构图。

一句话概括出所有内容。

今天在这里不做具体论述。刚开始时去实行这个步骤时可能会需要较长时间去辨别信息,去画结构图,但是坚持下来后,这三个步骤的不断使用便会让我们从复杂的信息中轻松抓住重点,不再人云亦云。正所谓熟能生巧,久了也就小菜一碟了。

你get到这两个技能了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