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自由》③

【第十四讲】自由和纪律

在儿童成长中,成人是逐步退出他爱和效仿的位置的。

自己有心理障碍又自知的人太少,而自己又有心理障碍却不自知的人太多。(我知道自己有心理障碍,而又无法控制自己

孩子们有了自由就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为是有兴趣的,孩子就会反复做那件事;在这样反复练习中,就会产生专注,也会产生秩序;因为长久的专注,儿童会逐渐地感知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并顺应这种规律,最早的纪律形成了。

蒙特梭利所说的生命的纪律是指秩序,智力的纪律是指专注,行为的纪律是指顺从,儿童能遵守事物的法则,也就是能顺从规则。

观念原本不是某个民族和文化的产物,而是通过自由和爱产生的一种生命的现象。提升人的生命状态成为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

专注是思维活动,专注产生智慧。智慧需要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更需要行动的自由。人的行动越多地运用智慧,人就越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一个人在工作中,他内在的智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内心越平静,他越是守纪律。

在蒙氏教育中,智力的发展不是放在首位的,人格的发展才是第一位。人格发展正常了,智力发展也就正常了。而纪律不过是一种儿童乐意遵守的规律而已。这都必须依靠自由。

在儿童那里,自由是快乐的自由,纪律是快乐的纪律。

【第十五讲】放下陈旧落后的教育经验,走向理解的爱

我们都对犯了有意识的错误感到悲痛,但却对无意识的错误没有知觉……

成人对儿童的做法在多数情况下是由潜意识支配的。因为儿童弱小,无自卫能力,成人的本性在儿童面前表露无遗,他们从不掩饰和感到羞愧。不懂得怎样对待孩子,随意性很大,甚至有时候很“烦”孩子。(是的,我有时候打小朋友打的特别凶,现在想想,我当时真是疯了一样,最差的一面留给了孩子)

蒙特梭利说,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就在于如何把潜意识变为意识,其中包括对儿童的教育。警惕自己的潜意识,把潜意识提升上来,才叫真正的爱。

爱儿童,能使儿童自立;爱儿童,能使儿童自尊;爱儿童,能使儿童对这个世界充满探索精神。如果你爱孩子,你就应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生命要求去发展。

爱孩子需要学习,学习用正确的科学的意识取代过去从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潜意识,然后再把正确的意识变成潜意识。

爸爸是女儿一生中接触的第一个男性,他的所作所为奠定了女儿以后择偶的标准。

家长要学会爱孩子,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和自己的潜意识做斗争。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发现主观意识之外的东西,“了解儿童生命发展的过程,并且为这个生命发展的过程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

家长的生命状态越好,越能理解孩子。当我们了解一个人时,我们通过他对待孩子的态度就能知道他的状态。人格状态越统一的人,他的思想、语言、行为三者就越融为一体。

【读十六讲】发展心智与掌握知识

对儿童来说,掌握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知识的方法。生命的成长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本能,没人能遏制得了。

孩子们没有什么恶的意识,除非成人不自觉地强化。

没有错误的孩子,只有错误的成人。

【第十七讲】“爱和自由”的教育实践”

“让你说的每句话都算数。”“不要说一句废话。凡说的都不是废话,凡是废话一概不说。”

蒙特梭利说,授课的最简单的形式是简洁、明白、客观。

孩子们在6岁以前不是靠向别人学习来建立概念的,他是依据自己对生活和事物的体验建立概念。

我们所有的方法都是为了培养儿童的专注力,专注是儿童形成所有品质的关键。

【第十八讲】因为有爱而愿意顺从,因为有意志而能够顺从

蒙特梭利说,儿童的品格、人格、智力的形成完全依赖于他自己,根本不依赖成人。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跟成人的命令斗争到底的精神也叫意志力,儿童一旦有心理问题时,他就没办法同成人抗争了。这个能力一旦丧失,他就开始屈服于成人,看成人的脸色,当他开始看成人的脸色时,他的意志力就被完全地剥夺了。(所以说,看人脸色的小孩并不是聪明,而是心理已出现了问题)

儿童必须通过生活自立而获得身体上的独立;必须通过自由的选择而获得意志上的独立;必须通过不受干扰的工作而获得思想上的独立。

儿童的精神内部进行着远远比教师、父母想象的更崇高的工作,他0~6岁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建构自己的精神。父母和老师只能做一件事情,就是给儿童提供帮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