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时单位开民主生活会,参加会议的上级领导让大家畅所欲言,有什么说什么。
按照座位顺序,每个人轮流发言,前面的老员工都说了些无关痛痒的场面话,轮到一个新员工时,只见那姑娘“忽”地一下站起来,理了理自己的衣服,然后拿出指点江山的气势,对单位的工作提了个一二三四。
她站起来的瞬间,周围的几个同事不约而同看向对方,表情玩味,还有人捂着嘴偷笑。坐在领导旁边的主任也瞬间面如猪肝,平时那么和颜悦色的一个人,此刻脸上一丝笑意也没有,会议室里气氛很是诡异。
没等她说完,主任便针对她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释,指出这些事情都在推进中,有些已经有一些进展,只是她可能没有注意到。末了,说了一句:年轻人刚参加工作,想好好表现很正常,还是要潜下心来多熟悉情况。
一番话下来,明面上表扬了她敢于提意见、说真话的精神,实则不仅向上级领导有了交待,还顺便指责了姑娘工作不用心,急于表现,却连单位正在进行的工作内容都搞不清楚。
看着尴尬不已的姑娘,我心下感慨不已,曾几何时,我也同她一样,朝气蓬勃却又傻得可笑,分不清领导的话哪句是真哪句是假,搞不懂单位的工作哪项要实打实哪项要走过场。
如果要选出体制内最假的一句话,那一定是:大家畅所欲言,不要拘束,有什么意见随便提。
这句话的出现,往往伴随着领导和蔼的面孔,春风般的语气,外加即使你怼天怼地我也绝不记仇的信誓旦旦。如果你真的信了,那才真是图样图森破,到时候被同事看笑话,被领导不待见,还不知道自己究竟哪儿错了。
体制内的工作分为务实和务虚两种,体制内的话也同样如此。就拿提意见来说,多数情况下都是表面工程,你的“畅所欲言”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1.你不是体制内唯一的聪明人
既然聪明人不只你一个,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你肯定不是第一个发现问题的人,那为什么别人都装看不见呢?
不是他们爱当睁眼瞎,而是因为体制内的很多问题由来已久,也许是历史遗留导致,也许是制度规章使然,总之,现阶段无法解决,还可能招惹麻烦。
我有一个同学,毕业后在国企做财务。她严谨细致、专业过硬,财务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很得领导器重,后来做了财务总监助理。在工作中,她发现很多部门的报销凭证都有夹带,有些明显超标,有些不合规定,估计都被中饱私囊了。
财务总监平时只顾签字,对这些凭据从不审核,都由我那位同学全权负责。她发现问题后,立即反映给了总监,总监很是重视,表示要严肃彻查。
结果没过多久,同学却因一个小小的工作失误,被调离那个众人羡慕的岗位,去分公司坐了冷板凳,而调查票据的事从头到尾都没有动静。
事后她才知道,单位人际错综复杂,很多都沾亲带故,她指出的票据夹带的人里,有一个正是财务总监的亲侄子,而且这种多报销的情况人人心照不宣,算是单位对各部门的变相补贴。她的一个意见,几乎触动了所有人的利益,自然要被“发配边疆”。
2.能说好话就说好话,不想说好话则说废话
单位年终考评或提拔干部时,都会进行民意调查,这种事情大多板上钉钉,只不过走个过场,为的是把形式流程做到位。
很多人心眼实,或者确实有意见,便借机一吐为快,却没有什么大把柄,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小问题,没有任何作用不说,反倒显得自己打击报复、不团结同事。
这样做既让调查人员为难,也给自己埋了隐患。心肠好点儿的,不会把你的意见记录在案,也不会告诉他人;心思深沉的,随便漏点口风,你便从此多了一个敌人。
再遇到这种民意调查,记住能说好话说好话,不想说好话则说废话,要么锦上添花,要么事不关己。多栽花少栽刺,是体制内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3.别让你的进取心变成功利心
把提意见这句话当真的人,要么初出茅庐,要么体制工作经验不足,大多是很傻很天真的年轻人,他们的这种行为被老前辈称为“爱表现”。
其实,我不觉得年轻人有表现欲是什么错,这恰恰说明他们有活力,有进取心。若说有错,也只是时机和方法不对。
网络上流传有这么一个故事,北大一高材生进华为工作才两个月,便给老板写了一封万言信,历数华为的种种弊病和改进办法。任正非在高管会上读完信后,问该高材生的领导:此人是否有精神病?如果是,由公司送去治疗;如果不是,就地开除。
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一味的抱怨和盲目的批评只会干扰单位的正常发展,没有哪一个上司会真正喜欢。
初进体制的年轻人,连自己的工作内容都未必能完全弄清楚,更别说单位的组织架构、人员关系、社会往来等。此时你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过是空中楼阁,没准儿你也成了别人眼中的“精神病”。
意见是否有用,取决于提意见的人的分量。当你积累了足够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足够傲人的成绩,积累了足够优质的人脉,你说的话,才会有人听、有人信。
在此之前,你要做的,就是多听、多看、多学,让你的能力,配得上自己的进取心。人说听话听音儿,锣鼓听声儿,在体制里,你要学会察“言”观“色”。
一句话,不能只听表面意思,要明白对方的真实用意。否则,便可能面临工作干了不落好,人得罪了不知道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