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孝顺

孝####

殷商甲骨文就已经出现了孝字,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亲。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组成,因此教育的根本(德)就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

孝顺,原意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百度百科)

孝的观念源远流长,在尧舜禹的传说中就有舜的孝顺,“欲杀,不可得,即求,常在侧”。孔子曾经以此来批评曾子愚孝。曾子锄地锄断瓜蔓,曾父暴怒,打的曾子昏迷倒地。孔子引用舜的例子说:小棒则受,大棒则走,不陷父于不义。曾子的做法并不是孝顺,而是愚孝——陷父于大不义。
  任何理念和思想,如果想成为主流思想和显学,必然要经过世俗化和底层化这一道关口。孝在世俗化过程中,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中,不可避免的简单化和绝对化。
其最明显的就是“不孝”之名,成为极其严重的罪名,比肩甚至尤甚于恶性刑事犯罪。在古代,不孝之人不能科举,做官。而对不孝罪的惩治也极其严格,遇赦不赦,无需证据,气死父母子女就受罚。而子孙为父祖复仇,则视为行孝,可以原宥。
  而历朝历代统治阶级处于治国的需要,更是将孝推上国家的高度,“以孝治天下”。
秦汉之际流行的儒家著作《孝经》中提出的社会政治伦理主张,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更是为汉代统治者采用,并成为大力推行的治国方针——为子尽孝,为臣尽忠。比较明显的一个体现就是汉朝皇帝中,多以孝字作为谥号。在魏晋时期也多倡孝治天下,《晋书•孝友传》载孝子14人,后来还有极其著名和变态的24孝流传至今(其中有很多事例都是魏晋时的) 。
  说起24孝,在今天的人眼中,其中很多事例是作为愚忠愚孝的事例来说的,当然也有一些好的例子。但总体来说很多人物的高能举动,不像我等低魔世界的行为举止。而像卧冰求鲤,埋儿奉母之流,实在不是正常人所能为啊,我看都有主角光环才是。
  凡事需要考虑出发点、本心是什么。单纯为了孝而孝就失去了孝的真意,也背离了孝,不再是真孝。
  孝的目的就是奉养双亲,薪火传承。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更应该有自己新时代的意义: 赡养义务只是一个起点,每个人都会老去,每个人都有孝需要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孝经之后,有24孝出焉,内有种种,能量之高,口味之重,实非我世界之人乎?且,以圣人帝王开篇,余者多为高官显贵,励志...
    易木成华阅读 252评论 0 1
  • 同学远道而来,自己却正在加班整理标准化文件。同学说起来: 不能忍受那些繁琐的公文和套话文章。当然,如果有选择没有人...
    易木成华阅读 377评论 0 0
  • 06鹿乳奉亲 主角:剡子出身:平民,装鹿结局:差点被射死故事:周剡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剡子乃...
    易木成华阅读 411评论 0 0
  • #敏敏20170525 说说孝顺 说说孝顺 没有发自内心的爱过他 才需要动用道德来绑架 讲什么孝顺的狗屁伦理 说白...
    s一min阅读 217评论 0 0
  • 《红语堂十言集》第十八章 1、苦口婆心的道理能救人,放纵不拘的娱乐会害死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以为是说着玩呢!...
    红林主人阅读 196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