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难得休年假在家,花了3个多小时包水饺,一个人从采购到出成品,全流程操作,最后看到女儿吃上香喷喷热腾腾的水饺,满满的成就感。
中国人过大年,少不了包水饺。家家都有包水饺的经历和回忆,那种温馨刻在心里,融入血液里,特别年岁渐长,有时对于童年的回忆,就是一家人围坐包水饺的画面。
是的,小时候家里最热闹的娱乐活动,就是包水饺。
一家六口,分工明确,搭台唱戏。老爸是身体力行当之无愧的总指挥,对外负责采购、对内负责剁肉,以及最有技术含量的水饺肉调配、面粉发酵、揉面、切块。老妈既是助理,又是总监,负责洗菜、验收水饺肉品相,还负责表演高超的包饺子技巧。
我们四个则是小伙计,兼搞笑杂耍。我哥主要负责协助老爸,像勤劳的小学徒跟班学艺;我姐负责协助老妈,洗洗刷刷;我则通常负责将切块的小面团按压成准饺子皮,我家小弟呢,负责添柴烧水(其实就是小小观察员,时刻提醒水饺要上桌了)。
一个水饺制作草台班子蓄势待发。我们的队名是纯手工制作,老少皆宜,我们的口号是最高最强最好吃,我们拥有无以比拟的凝聚力向心力,必胜必胜必胜。
我虽然只负责小小的流程--按扁小面团,那也是小有心得的。左右两小手一齐上阵,握住小面团自由转体一周捏成圆柱状,然后把几个圆柱面团叠放,一次性压完好几个,自豪地交给总指挥老爸。
老爸粗糙的大手,擀起饺子皮来,毫不含糊。用擀面杖先上下左右慢压一遍,然后左手抓着饺子皮边缘,快速旋转,擀面杖则配合着速度翻飞,1,2,3,就将一块厚厚无型的面皮迅速打磨成一块厚薄适中形状可人的饺子皮,简直就是划时代的美容大师。
老妈也是擀面皮高手,她的手指纤细灵巧,又是另一道令我印象深刻的风景。当然,老妈最拿手的还是包饺子。娇小的饺子皮放在左手手心,用筷子捞一点肉,不多不少,放在饺子皮肚子上,然后右手捏紧上下两边,兜住肉,随后左右两手的虎口挨着饺子皮两边,往中心靠拢捏紧,一个椭圆形秀气灵动的饺子就大功告成了。
老妈不但自己包得好,还耐心地手把手教我们。我们四个小孩常常也想露一手,可无论理论结合实际,还是实际结合理论,饺子皮好像在和我们逗乐,不是露馅就是立不起来,惨不忍睹。经过无数次的实战演练,还是无法企及老妈的高度。包括现在,虽然我自立门户单打独斗,一手掌控全流程,但论包饺子的速度和成品的外形美,仍然要甘拜下风。
经过如自动化流水线般的精诚协作,开始了令人期待的煮水饺环节。“水开了”,观察员小弟兴奋地叫起来。对于一锅水煮多少只水饺,老妈早就烂熟于心,同样熟练的还有她统计水饺数量的速度,不愧是多年银行人,心算目测之精准那都是一流的。
娇小软白的水饺在锅中沸腾,诱惑着我们四个停下手中工序,围在柴火灶边,“水滚开三次各加三次冷水,饺子就熟了”,老妈不厌其烦地回答着我们叽叽喳喳的询问。
经过漫长的等待,在我们四个吞着口水连声催促中,饺子,终于放下身段,可以出锅了。那一刻,好像果子成熟了,花儿盛开了,麦田丰收了,我们开心地蹦跳着回到桌子旁。
第一锅必须得每人都得尝尝,但无奈锅小人多,父母亲总是给我们四个装得满满的,而自己则浅尝一口,又投入下一锅的准备中。
我们四个一顿狼吞虎咽,将这世上最美味的食物珍藏到小肚子里。幸福快乐的感觉从口入心,又从心里溢出,在家里升腾翻滚,和着饺子热气和父母的笑声,我们就这样幸福快乐地长大。
画面瞬间切到40年后,同样热腾腾的饺子出锅了。女儿又是闻又是看,摇头晃脑,细嚼慢咽,那沉浸式吃饺子的样子,与我小时候的狼吞虎咽形成鲜明对比。但我知道,那同样是幸福快乐的感觉。
时代变迁,00后的女儿经过无数美食熏陶但仍独爱我包的水饺,让我备受鼓舞,3个多小时的奋战好像就是期待着这高光时刻。
幸福的味道,爱的宣言,以饺子为媒介,在我的手中传递。
年味渐浓,饺子带我回到童年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