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者乃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想想就知道其对那些老物件的熟悉程度。
在幼年的记忆里,家里有一盘坐落于早先饲养场里,祖上留下来的精致石磨。多亏了此物,全家人才从苦日子的旮旯里熬了过来,否则的话,那种苦难而漫长的日子真不知道那日子如何一点点迎来送去。当时家里八口人:爷爷奶奶,父母,二兄一妹;最主要是,二兄一妹皆十多岁,正直最能吞饭的年纪。“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说道就是这回事儿。
彼时的农村处处穷困,家家子女又多。得,日子紧,那就简化略化。孩子读书手头紧,简单,那就不读了,少识几个字的不是嘛。不过自家呢有自家的特殊情况,本家的,没关系。但俺家是另外回事:爷爷在当地很多年里都是校长,无人与争锋;父亲呢虽一介农民,但也算个文化吧,很想让四个子女打读书一路过来。至于石磨是哪一代祖上留下的,那就不知道了,总之从石磨的精致成色看,应该是时间不短了,估计两三代人以上吧,遇见那么一方好石料,也不易。
石磨平素的运作是这样的:除了具体的五谷外,每次将淘洗干净并且晾干外,所有的工具都由主家提供,其中包括一头驴——一般驴子拉磨,马和骡子太快,让人有点手忙脚乱;而牛则过慢,令人心焦——以及相伴的工具,像箩,筛以及柳编菠萝,簸箕,笸箩等等。使用结束完毕,工具交付时,客家都会以一种特制的民间小木斗,盛一斗新鲜面粉,最后偿还给主家算是费用结算吧,不给也就算了。打笔者有了记忆开始,家里的石磨运作从未与客人有过争执:一小斗面粉不过二斤吧,没多少不值得争执,何况都是邻居街坊呢。对,家里食口多,消耗的食材多,主要就是靠此挺过来。
石磨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随着石磨的普及,粮食加工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为手工业和商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市场。后来水磨等高效加工工具的出现,也使得粮食加工成为一项盈利丰厚的产业,吸引了大量商人和投资者的关注。
石磨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在农耕社会,石磨是家庭必备的工具之一,它见证了无数家庭的辛勤劳动和幸福生活。石磨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信仰,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此外,老石磨在家里还有一定的风水意义和功能性属性,如街门右侧(白虎位)。根据“左青龙、右白虎”的传统风水布局,石磨常被放置于大门右侧白虎位。白虎位宜动,石磨的运转可压制凶气,起到镇宅化煞的作用。
西北方(主人家位),西北方代表家中男主人的运势,且因光照较少易聚阴气。石磨的厚重属性和镇宅功能可化解煞气,同时提升男性财运。
东南方(女主人位),东南方象征女主人的勤劳与持家能力,摆放石磨可增强女性财运,寓意家庭丰收与积蓄。此处阳光充足,也有助于粮食保存的实用性。等等。
而实际上,有相当科学素养的爷爷是不相信这一套的,只是为了迎合奶奶,为了家里少争执而祭献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