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食管的膨大部分,上接食管,下连十二指肠。胃有两口,上接食管的贲门和下连十二指肠的幽门。
胃有四大功能:搅拌功能、消化功能、蠕动运输功能、胃容量功能。
食物通过口腔初步研末消化后,经过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通过神经传导引起胃体及胃底部肌肉的舒张,使胃容量逐渐变大,以便贮存食物,这便是胃容量功能。
胃就像个容器,容量多大取决于胃弹性发育。如果胃弹性发育不好,胃容量就会偏小。这种人小儿时期如果错过营养调理,长大了就是一个瘦猴子。虽然食欲也不差,但就是比一般孩子瘦些,因为胃容量小嘛。
当食物进入胃内以后,以每分钟三次的蠕动波,从贲门开始向幽门方向进行蠕动搅拌。在胃不断进行收缩蠕动的过程中,胃部三股肌肉(环行肌、纵行肌、斜行肌)协同作用下对食物进行强力搅拌,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研末、搅拌、粉碎,使食物形成迷糊状的食糜。
胃的搅拌能力差的话,不能把食物搅拌成食糜。一个会使孩子吃饭比一般孩子更慢,再一个是吃什么拉什么。比如:吃青菜拉青菜,吃萝卜拉萝卜。
胃部的腺体能够分泌一种混合的胃液,含有盐酸、粘液、酶、电解质、内因子等。人在空腹时,胃中常常保持有10-70ml清晰无色的胃粘液。
胃的消化功能的实现,主要是依靠胃酸及胃蛋白酶分解食物的化学反应。如果消化能力差就容易胃胀,食物变差。
胃的收缩蠕动使胃腔内形成了一定的压力,推动着食物向十二指肠移动。每一次蠕动可以推进1-3ml的食糜进入十二指肠。
胃的蠕动运输功能主要是,把经过搅拌消化的食糜送往肠道。如果蠕动功能差的话,食物容易堆积在胃部。
幼儿时期表现为吐奶、溢奶甚至喷射奶水,其实都是胃蠕动功能差,导致母乳堆积在胃部。然后一般宝妈不懂,还继续喂奶,甚至把宝宝抱着竖起来,拍打宝宝背部。结果,孩子的胃更伤了。这类孩子长大后,比如两岁开始,表现为吃饭没胃口,消瘦。因为胃的平滑肌本来就发育不够好,持续损伤,根本就不蠕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