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终于迎来各校的开学季,各大高校的花样开学典礼又上热搜了。
就在前几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了这样的热搜:
“苏州大学举行最赶早开学典礼”
苏州大学第一次尝试中国大学有史以来最赶早的开学典礼,并在线上和全校师生、全球校友直播,
我个人是觉得没有毛病的,一个学校的仪式感
但这也引得底下有网友吐槽苏州大学:
“好没意思的第一,折腾学生”
“这么早有什么好夸的”
“有必要吗?就为了“第一”?”
其实只是一个学校很普通很平凡的事,每个学校都可以做到,只是他先做了
我相信大部分学生肯定会觉得就是走个流程而已,干嘛要大费周章?
但是我相信还有小部分学生会觉得:感谢学校这么看重我们这届新生。
一小部分人在乎的我们都要放心上去琢磨,他们为什么会感恩?
我想就是因为“仪式感”。
仪式,我想是很多人摒弃的事,生活已经很累了,干嘛还要折腾?
可其实你是否想过:人是情感动物,当你觉得你的生活枯燥无味很累时,或许恰恰是因为你的生活没了“仪式感”。
现在你总能从大家口中听到一句:“哎,生活真没意思”
可其实可能,不是生活没意思,而是你没意思。
我有个同学,大学期间勤工俭学整整打工了一年,就是为了能去毕业旅行
在我们都忙着找工作时,她在做各地游玩的攻略,为期半个月
周边很多人都不解:“有必要嘛,这么好的机会找工作”
可她说:“这么好的机会不是工作,将来步入工作是真正一点时间都不属于自己,而且寒窗苦读,你不告个别吗~”
后来她比我们晚找工作租房子,但我觉得她比我们每一个人都尊重生活。
她可以花好多天很多精力,把家布置的温馨漂亮——自己订花,种很多的绿植,买很多在大家看来花哨可有可无的物品
她说:“既然是家,就要有一个家的样子。”
所以到最后,我们虽然觉得她做的都是“有的没的”,可是其实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枯燥无味。
然后我发现我们现在好像都是在为了生存而活着,总觉得还没有赚够我们想象中的钱
生活的质量虽然说和钱脱不了关系,但是也可以说毫不相关
仪式感也被称为充实感,
我也厌倦了每天来回3小时的上班路程,厌倦了朝九晚六两点一线的生活,厌倦了周末就是死尸般地吃睡,
所以我在半个月前报了我这个城市不同机构舞蹈班、健身房体验课,
下班时并不是拖着疲惫的身体说:啊好累,回去睡觉
而是满目欢喜说:下一个地点,出发!
从公众号重新出发到现在4天的时间,每天都在忙碌中。我的partner跟我说:突然好热爱这样子的状态
所以啊,说到底生活反复,每个人都一样。可是为什么每个人活出来的样子都不一样呢?
那是因为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方式不同,你可以把它搞得乱七八糟,也可以从中探索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我们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仪式感”——
比如我在情人节那天我有偷偷也为自己定了一束花;听说正月是不能剪头发的,我在正月前会自己剪下刘海;网上所谓白色情人节、什么大节小节暧昧节,我会替没有情调的老父亲给妈妈发个红包...
仪式感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就是:信念和归属感。
因为仪式感,你会真真切切的觉得自己还在活着,你是一个人。
分享一段我特别喜欢的话,《小王子》里小狐狸对小王子说:
如果你说你下午四点来,从三点钟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快乐。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
但你如果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准备好迎接你的心情了,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某一时刻与其他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