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元宵节过了,一个年就算是过完了。这个春节总让人觉得没有多少年味。也许是年龄大了,也许是工作生活的压力,也许是禁放鞭炮没有以往新年时节在空气中弥漫的硝烟的味道,可能我是一个特例,特别喜欢硝烟的味道。感觉特亲切。

还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过节。那时候的物质基础不是那么丰厚,每逢年节才能吃到平日里吃不到的肉和鸡鱼。在大年三十的中午,我记忆中最期待的是一碗红烧肉,这碗红烧肉总要放到最后关头才能端上桌。那时候的菜碗也是小小的日常使用的饭碗,一碗肉也要掺杂一半的粉丝,自己家里兄妹很多。作为最小的孩子,当然争不过。只是母亲和大姐会替我夹上几块肉和油呼呼的粉丝。吃起来真是满满的幸福感。

在过年的头几天,家里还要炸果子,展白玉(红薯)糖。炸果子,这个需要有力气的父亲用黄盆活好满满一盆面,然后母亲把活好的面,有的切成条状,有的切成扁扁的方块状,还要洒上几粒芝麻。热热的烧起油锅,放进去炸到金黄。这样的炸果子一定要收起来,在过年的时候每天拿出来一点,招待走亲访友的亲戚朋友,炸果子味道的好坏,代表着家里女主人的手艺,女主人的手艺也就是一家人的面子,来不得半点马虎。

除了炸果子家家还要展白玉(红薯)糖。我们家乡把红薯叫做白玉,我的家乡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给红薯这种最普通的食物都赋予了好听的名字。所谓的白玉糖就是用红薯熬制的植物糖,黏稠鲜美。节前家家都要炸大米花和大黍花也就是玉米花。这个一般是小孩子做的,这个时候我就会跟着二姐和三姐带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两碗大米,和一小袋玉米粒,找到炸米花的地方。这时候炸米花的生意也好的不得了,很多人家的小孩都排成长队等待。好容易等到轮到自己,把大米和玉米交到师傅手里,看着炸花机在炙热的炉火上转动,大约十多分钟,师傅把炸花机放到一个长长的口袋里,用脚一踹,轰的一声,一袋香喷喷热腾腾的米花就出现了。作为我当然是抓上一把吃起来。两个姐姐把米花收起来,这要马上拿回家去,因为家里的大锅里早就把白玉糖熬开了,变成稠稠的糖稀。等到米花拿回家。母亲就会小饭桌上洒上薄薄的面粉,先放各种米花,上面浇上糖稀,混合均匀,打制成块,还要用刀切成方方的小块。这也是要在节日里招待各家的朋友,也是马虎不得。那时候家家的主妇,不管你是做什么工作的,都是手很巧的,腌菜,展糖,炸果子都是必备的技术,如果不会会被人家笑话的。我母亲虽然是教师,但是这样的技术也是能拿出手的。当然当时的我,最开心的还是早早的看在桌子前,做好一种就吃一块,别提多开心了。

那时候的过年还要蒸年馍、炒花生、炒瓜子、炒转莲、打浆糊贴对联放鞭炮,要多热闹有多热闹。

现在的年味,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诺兰齐阅读 1,172评论 0 1
  • 1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笼罩大地,那袅袅的炊烟又勾起了我对年味的回忆。儿时的记忆中每逢过年,那黄昏时房屋上...
    a卜早阅读 486评论 0 8
  • 年少年味最绵长! 不思量,自难忘! 小时候最盼望过年,过年最盼望的是吃! 小时候和妹妹跟着父母生活在苏北农村,每到...
    APPLE黄晓耘阅读 444评论 0 0
  • 马上又要过年了,这也是我在外地过的第十五个年了。 回想起来,自从2001年一家人随父亲离开老家,先是附...
    潇湘笛阅读 584评论 2 2
  • 在喧嚣中,在阳光下,一树一树的花开,倾泻着沉静的美。 在大学宿舍的窗前,有一棵樱花树,它褐色的枝干,未待绿叶长出,...
    水盈玉阅读 1,295评论 16 57